翟星林
摘 要:“小单元”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浓郁的教研氛围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灵魂,校本教研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种最直接、最朴素、最有效的平台。教师又有同伴互助、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迫切愿望。
关键词:校本教研;研训;共案
榆山街道学校之间存在三种差异:一是学生基础;二是师资分布;三是基础水平。内涵发展也成为必然。教育办公室围绕“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实现优质”的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思路,树立“融于县城、服务县城、推动城域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理念。引领各校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小单元”校本教研为载体,打造教师优秀团队,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引领学校以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校为本,教师为主体,行动研究、应用研究为目的“小单元”校本教研。
一、“研训一体”校本教研
“研训一体”是指学习、工作、反思一体;自我、同伴、专家互动;理念与实践互融;教师与学生互惠,提升生命的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教研。
【主题研训——引领研训方向】
提前规划,每年一个研训主题并逐步落实。
【打造“学习共同体”——引领培养方向】
【“学科论坛”——提升教学水平】
听课观摩、教学诊断、互动评课、行动研究、问题研讨、专题讲座等“学科论坛”,老师在互动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对话中分享教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丰富研究的思路。
【“课改实践”——转变教学行为】
课改交流会、课改案例、课改论文、课堂教学研讨等教学研讨会,以展示课程实施的进程,在前进中发展、完善。
【用好“三个活动”——搭建互助平台】
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远程研修等活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
和理解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
水平。
【自主研修——提升素质】
教师研修反思、读书习字“123工程”、历练提升等提升素质。
二、“一研一课一反思”校本教研
“一研一课一反思”是指小学高、中、低段,跨年级式校本教研,相邻近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共同研究一个课例,以“说、上、测、评、思”为载体,开展“一研一课一反思”的研修式校本教研活动。
“一研”是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进入一个“真实的课堂”,执教教师是课堂上的老师,教研组其他成员是课堂上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除了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还可以在自己有想法的时候按个“暂停键”。“暂停键”一按,课就停下来,教研组全体成员把想法讨论讨论,然后继续上课。
“一课”就是执教教师利用集体研修式备课形成的教案来上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观摩。
“一反思”就是教研组全体教师结合研究讨论时出现的情况进行反思、评论、交流。这一环节教师应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看课的得失,最后形成共案。
三、“1211”校本教研
“1”即一节说课:每星期一各教研组根据学科进度和本组情况确定一个课题和主讲教师,然后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本课题简单的教学思路。
“2”是看课;即主讲教师在确定课题后利用周二、周三的业余时间在网络看两节同课题的优质课例,并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
第二个“1”是出一节课。执教教师通过观看两节名师名家课例,重新制定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然后在教研组内上一节观摩课,展示自己看课、研讨带来的成果。
最后一个“1”是研讨与反思。即听课后全组教师点评本节课的得失,执教教师汇总整个课堂过程,写出教学反思。
“小单元”校本教研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教师从事教育发展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了学校办学的精髓,唤醒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激情,每一所学校形成独特的教育个性,使每一所学校都有思想、有文化、有精神。发展了教师、服务了学生、提升了学校。通过探索、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和问题教研进展情况,共同探讨解决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的方式方法。
“小单元”校本教研工作的观摩、互评、交流,架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逐步形成区域互动、校际联动、示范辐射、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使榆山教育逐渐步入特色化学校管理的轨道。
“小单元”校本教研不仅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