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翠华
摘 要:教师应该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活動中,区域活动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平台。因此,我们要投放不同要求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满足操作欲望,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社会交往、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下面与大家分享我们在区域活动开展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主题活动是一种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在《好忙的市场》主题活动中,围绕“帮助幼儿了解市场与生活的关系,体验买卖的过程与意义”这一活动目标,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了故事CD、录音机、幼儿用书以及大量的自制图书,让幼儿边听故事边阅读图书,并请家长带孩子去市场体验,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了解菜场、尝试谈价、学习买卖,同时家长和幼儿自制图夹文故事书:聊聊自己想吃的菜,可以在菜市场的什么地方买到。请家长记录幼儿的讲述,并让幼儿在适当的地方配上图画,从而落实活动目标,同时使幼儿的社会性语言得到发展。
二、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适宜的相关材料
主题活动的进行是以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区域活动是与集体活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往往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
三、家园合作准备材料,丰富幼儿区域活动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自信、大胆。因此,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
1.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小石头当成计算材料……孩子们能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强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2.巧用废旧物品
如,教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化妆瓶子、小镜子、头花、小发卡、小朋友穿过的小衣服等投放到“表演区”;方便面碗种上了各种蔬菜;废旧纸盒制作的各种表情的纸盒娃娃……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形成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在《一起去旅行》的主题活动中,家长送来了幼儿的旅游照片、名胜古迹的图片、纪念品、旅游录像等相关资料,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主体活动开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有意识地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一刀切”和一成不变。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