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资本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2014-08-19 22:45王琼
南北桥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王琼

【摘 要】家庭是儿童从出生接触的第一个场所,是其社会化的“学校”。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实质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承,但是留守儿童父母的缺位造成了文化这种资本传承的断裂,家庭教育出现困境。本文拟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困境的因素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困境 文化资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06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落后现状与城市的先进构成了很大的反差,前者的推力与后者的拉力促使农村青壮年开始流入城市,弱势的留守儿童“应运而生”。近年来,留守儿童相继出现的心理、智力、安全、道德和行为失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承过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值得深思。本文借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审视这一问题,对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困境进行更深层的探讨,剖析家庭文化资本如何影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一、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匮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形态在家庭场域中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作用而储存于个体身上的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文化技能等,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家长的教养方式以及亲子之间的对话交流情况等。首先,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而言,留守的单亲和监护人的言行举止会时刻影响儿童惯习的形成。而由于文化修养的限制,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文化修养。他们言谈举止较为随意和粗放并且缺乏阅读和消费文化产品的习惯与能力,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影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限制了留守儿童的文化视野,不利于儿童早期的文化积累。其次,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心理。布迪厄认为来自于习惯,是人们对客观可能性的主观内化和领悟。[1]一种是极低的教育期望。留守儿童父母出于对自身和客观可能性的认识,一般不会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对儿童的学业成就抱有“放任自流”的态度并且通过投射的心理机制影响儿童学习动机,造成留守儿童低水平学习动机。最后,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缺乏亲子交流。亲子交流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亲子交流不仅是父母与儿童语言层面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彼此走进心灵深处的重要途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亲子间的电话交流多是次数少、时间短,父母问及较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学习等问题,孩子没有机会对父母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父母也没有机会通过亲子对话将一些价值观和对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价值规范等与孩子进行交流,传递给儿童。长此以往,亲子关系由于长期的分离和情感的疏远渐渐产生出隔阂。

二、客体化家庭文化资本匮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家庭场域中,客体化文化资本主要表现为家中藏书、文化用品、学习工具、学习空间和环境。[2]客体化的家庭资本是家庭教育的物质基础,而农村留守儿童在客体化家庭文化资本的拥有量可谓匮乏。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制约儿童对客体化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处于困境,经济条件制约了为儿童购买这些文化用品的能力。父母都外出务工,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更鲜有为儿童购买学习用品的意识和能力,农村留守儿童很少拥有有助于培养儿童兴趣、开拓儿童视野、陶冶儿童心灵的图画书、故事书与益智类书籍。据一项调查表明,在抽取的40名留守儿童中,他们每人只拥有一本新华字典和一个数学计算器,再无任何与学习相关的工具。[3]书籍可以培养人的思维方式、滋养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情趣。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缺少这些实质性的物质,没有条件从书籍和文化用品中汲取益于他们智力发展、兴趣培养、陶冶情操的“养料”,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智力和文化能力的发展。

三、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匮乏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体制化文化资本包括父母双方的教育文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文凭期待和亲戚朋友中对孩子有影响的人的教育文凭。[4]一方面,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的匮乏造成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祖辈,文化程度多为小学程度或者文盲。教育留守儿童也多依赖于“经验”,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教育留守儿童停留于基本的温饱哺育,教育的终点是保证儿童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对留守儿童学习的辅导无能为力,忽视儿童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教育,智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更是一个空白。另一方面,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匮乏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当代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四种,即粗暴型、放任型、民主型以及权威型。[5]根据在我国农村,受传统观念和监护人文化水平的影响,粗放型和放任型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遇到儿童调皮、犯错多使用打骂、责罚的方式。实际上,这种粗暴的教养方式在家庭教育中效果并不理想,儿童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粗鲁的责罚反而易激起他们逆反和叛逆情绪。另一种教养方式则表现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放任,多出现在隔代教育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处境较为“尴尬”,处于“两难”的境地。在隔代监护中,对儿童的放任教育尤为严重。中国传统中的“隔辈亲”、祖辈文化水平对教养方式的影响、和对儿童的愧疚心理催生了祖辈溺爱性质的放任式教育。这样的教养方式并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性格和规范的行为道德的养成,甚至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道德行为失范,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汪恭敬,王守恒,姚运标.文化资本视角下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6.

[2]李春萍.论留守儿童的学习困境—基于家庭文化资本的视角[J].教育观察,2013,(6).

[3]杨巧灵.浅析“家庭文化资本”对中部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 (25):173—174.

[4] 严警.家庭文化资本研究—基于武汉两所初中的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5] 唐秀云.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