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技翻译中的“神似论”

2014-08-18 08:49吴炯
考试周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吴炯

摘 要: 文学翻译中提倡的“神似论”同样适用于科技翻译。科技翻译并非逐字翻译,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精神,有时需要摆脱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达到“神似”境界。本文列举了一些科技翻译实例,提出了几种翻译策略,以求科技翻译达到神似的效果,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关键词: 科技翻译 “神似” 翻译策略

“形似”和“神似”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争论颇多的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源于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和文艺理论,讲求“以形写神”。人们通常将“神似”与文学翻译联系在一起,认为文学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最基本的思想内容,还要注意保留原作的思想感情和风格意境,以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而科技翻译使用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练,不似文学作品要求生动、形象,所以人们认为科技翻译注重的是“形似”而非“神似”。这种观点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一篇优秀的译文,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技文体,都必须“神似”,旨在确切地体现原文的精神实质。

一、“神似”的来源

“传神”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是艺术美的理想境界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画论及文论中均涉及“神似”的概念,这一时期亦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东晋时顾恺之在绘画领域主张“以形写神”,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他说:“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历代名画记》卷五)南北朝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亦有类似的议论,他说:“谨发而易貌,要求传神。”(王元化,2004)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对前人加以继承,主张诗歌创作要达到高妙的境界。他在《带经堂诗话》中指出创作“总其妙在神韵矣”。(罗爱军,陈茂新,2004)

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翻译领域的是矛盾。1921年,茅盾在《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一文中提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该作品的神韵。”并在《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一文中详述:“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差异而保留了神韵。”[1]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他撰写的《〈高老头〉重译本序》中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2]傅雷将“神似”与“形似”对举,此提法被后世作为他翻译理论的精髓,并在翻译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朱生豪在《〈莎士比亚全集〉译者自序》中说道:“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

何为“神似”?神似也叫“传神”,即除了传意外,还要尽力保存原作的神韵和风姿。在翻译时,如果只是将原文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平铺直叙地译出来,则丢失了原文的韵味、意境,即使文字流畅,内容完整,也不能算是好的译文。要做到“神似”,就要把作品译“活”。

二、科技翻译的语言特点

科技文章中专业术语较多,每门学科或专业都会有特定的一套专业术语。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大量新的科技词汇不断涌现。科技词汇多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另外,科技文献中还会出现许多缩略词,如:auteq=automatic equipment(自动设备)。

首先,在科技文献中,祈使句出现频率很高,条件句和复合句使用得较多。其次,在科技英语中,另一个突出的语法特点是被动语态的广泛应用。据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使用被动语态。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variation of ambient temperature.

科技英语的句子简洁,逻辑性强。除此之外,科技英语也有自己的翻译标准,即“明确、通顺、简练”。

三、科技翻译与“神似”译论

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尽管它们的文体不同,但语法差异并不大。所以,在翻译科技文献的时候,在注重“形似”的同时,也要考虑“神似”,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保留原文的风格意境。

在科技翻译时,为了做到“神似”,需要摆脱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按照原文的逻辑关系,分析语境,准确传达原文的精神,使原文隐含的意思明确化,让译文看起来通顺自然,以达到“神似”的效果。

(一)分析语境,准确表达词语的内涵。

在进行科技翻译时,有时不能受词语的字面意思影响,而是要根据上下文做适当更改,从而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涵。例如:

But recent studies of schoolchildren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Singapore have failed to show an association between near work and an increase in myopia. Mutti says research instead is increasingly pointing to lack of outdoor exposure as the culprit.

译文:但近年来多项以美国和新加坡学童为对象的研究并未能证实费眼力的工作与近视患病率增加之间的联系。Mutti称研究日益表明造成近视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缺乏光照。

在上例中,outdoor exposure的字面意思是暴露在户外或者户外暴晒。如果作为专业术语则应译为“室外暴露实验”。但在此处,结合上下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近视的成因,科学家们分析了几种有可能造成近视患病率提高的原因。所以,此处结合语境分析后,我们应该理解为“接触光照”。又如:

The data are displayed on an LCD screen integrated into the watch face.

The Wristwatch will allow users to enter and edit data on their PC and select information on the screen to download into the watch by holding its face 6 to 12 inches from the monitor. This communications link is achieved by the watch using a photosensitive cell to pick up dots on cathode-ray-tube screens.

译文:信息显示在表盘上的液晶显示面上。

这种手表可以让使用者进入计算机系统并编辑资料,在屏幕上选择信息之后,离6~12英寸将表盘对着监视器就可将信息下载到手表。这种通讯联系是依靠手表利用光敏器件,读取阴极摄像管屏幕上的光点来实现的。

按字面意思理解,例文中的“face”,“cell”,“dot”应分别译为“脸”、“细胞”和“圆点”。如果将这些单词的字面意思不做更改直接放入译文中,就会显得生硬、机械,而且译文不通顺。因此,在科技翻译时,不能拘泥于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要适当做调整,使译文看起来通顺自然,符合“神似”要求。上例介绍的是超级手表的工作原理,所以结合语境和该领域的规范术语,例文中的这三个词应分别译为“表盘”,“器件”和“光点”。

(二)按照原文的逻辑关系组织译文,尊重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匈牙利著名翻译家拉多·久尔吉(Lado Julgi)认为,翻译是逻辑活动,译文是逻辑活动的产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原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使科技翻译“神似”。翻译科技文献应与像翻译文学作品一样,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异,尊重译入语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表达习惯。例如:

Television, which is one of the great new powers-for good or for bad-of this century, lets a public man talk to millions while they sit in their private homes seeing as if he were in front of them.

译文:电视是本世纪伟大的新成就之一,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又可以用来宣扬邪恶,知名人士通过电视可以向无数坐在家中的观众进行讲演,使观众仿佛亲临演讲现场一样。

在上例中,若将“for good or for bad”直译成 “不论好坏”,则会显得不连贯,呆板。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用四字格表述,可译为“造福人类,宣扬邪恶”。从而使译文通顺易懂,也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义。又如:

Because of the circuitous and directional flow of waterways, railways often have an energy advantage over barges.

译文:由于河道迂回曲折并具有方向性,铁路运输对于水运而言,也常具有节能的优势。

在上例中,若将“railway”直译为“铁路”,“barge”直译为“驳船”,则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不能体现原文的内涵。若将它们的词义扩大为“铁路运输”和“水运”,译文就显得通顺而自然。

(三) 根据需要,进行词类、句型转换,做到“神似”。

在翻译科技文献时,既要保留原文的精神和思想内容,又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有些词语和句型就要摆脱原文词性和句型结构的限制,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使译文通顺自然。例如:

The circuits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in the interest of a small resistance.

译文:将电路并联是为了减小电阻。

在上例中,若按照原文直译,译文是:将电路并联是为了小的电阻。可见译文意义不够准确,结构混乱,而且表达不通顺。若将形容词“small” 转译为动词,译为 “减小”,则译文显得通顺明了,准确译出了原文的含义,符合“神似”的要求。又如:

Light waves differ in frequency just as sound waves do.

译文:同声波一样,光波也有不同的频率。

原文中的“differ”若直译为 “不同”,译文表述会有所出入。所以,在参考译文中将动词“differ”转译为形容词“不同的”。再如:

Our analysis relates to E. Fermi nuclear power plant (Trino Vercellese, Italy), a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which had an electrical power of 272 MWe, and was in operation from 1965 to 1987.

译文:该分析是关于1965~1987 年间运行的电功率为272兆瓦(MWe)的费米压水堆核电厂(位于意大利的特里诺维切累斯)。

在上例中,若按照英语的习惯逐字翻译该句,译文必然生硬、冗长、累赘,表达的内容不清楚,也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翻译此句时, 要先理清主从结构,再对这些从句进行调整、组合。在上例中,“which ...1987”是which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被修饰词是 “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故应采用前置译法,把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置于所修饰词“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的前面。另外,按照汉语的习惯,把时间放在最前面。这样,译文结构紧密,行文流畅,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达到了“神似”的效果。

四、结语

科技文体的特点决定了科技英语的译文必须简练、流畅、通俗易懂,要达到这些标准,翻译时必须对某些词义、句型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做到“神似”。总之,科技翻译既能忠实于原文,传达原文的思想和精神实质,又要使译文地道而自然。

参考文献:

[1]柯群胜,邱凌云.翻译“神似”论新究[J].武汉科技学院院报,2002(4).

[2]傅雷.致林以亮翻译书[A].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科技英语翻译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孙叶凤.实现科技翻译神似的技巧[J]. 译苑新谭,2009.

[6]廖文丹.浅谈文学翻译的传神[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9):122.

[7]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