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2014-08-18 21:44凌美云
考试周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传统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

凌美云

摘 要: “课前三分钟”模式是指在每节课前抽出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按学号上讲台就相关主题进行面向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发言、交流的教学活动,达到提高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张扬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这是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换的作用。作者通过两年的观察,发现在高中阶段实施“课前三分钟”活动,比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氛围及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等多个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 课前三分钟 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笔者执教高中两个入学成绩及基础能力等级基本相当的班级,一个施行“课前三分钟”教学模式(下文称“实验组”),另一个施行传统语文上课模式(下文称“对比组”),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比观察两个组学生的教学效果。

一、从教学氛围及授课效果观察

相同的老师以相同的授课方式教授相同的内容,实验组的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及与老师的互动程度皆明显优于对比组,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高于对比组百分之三十五。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高中阶段教材引入大量的较涩的古文,易造成上课伊始学生便进入神游状态,从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大削弱教学效果。新模式作为一个平等的互动平台,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对演讲者进行评价,所以从上课伊始便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融入课堂,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达到寓教于乐、学生乐学的目的。

以粤教版高二语文教学的选修内容为例。当教学模块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时,可以让学生搜集唐宋诗词流派特点、各流派代表作家及唐宋著名诗词作家的生平经历,整理好之后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介绍,这个内容不仅让上讲台展示的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收获,而且分享的成果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进一步了解;当教学模块为《先秦诸子选读》时,可以让学生对先秦的孔孟儒家思想、老庄道家思想、韩非法家思想等畅所欲言,借此,语文老师也可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当教学模块为《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时,可让学生推荐优美散文,谈谈自己推荐该文章的理由,朗读优美文段,分享阅读体验。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内容的设置行之有效,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对正常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观察

实验组与对比组完成相同的语文训练及均等机会参加各种相关活动(如:辩论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实验组均以高于对比组的成绩完成。

传统模式下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囫囵吞枣地听老师上课,课后常常不求甚解,缺乏能力锻炼的机会,故常出现外星语、火星文。新模式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主地寻找主题,查阅资料,充分准备,参与评价,心、口、手、脑并用,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如:提高评价、分析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多次考试作文切题率实验组为80%,对比组为50%;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实验组的大多数学生为了写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演讲稿,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做一些卡片,有的还请教同学、老师、家长,甚至有关方面的专家,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维领域;提高创新能力,从多次作文的阅卷中可以看出,在“课前三分钟”的交流活动中,选材极大的自由度决定了学生必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触及自己从前从未触及的信息领域,通过思维的碰撞,激起思想的火花。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观察

实验组的学生在处理相同问题及发表见解的能力更优于对比组。

在高中阶段,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并非简单的口语训练。小学生在课上不开口,主要是因为不会讲;初中生不开口,主要是因为不敢讲;随着年龄和心智的发展成熟,高中生在语文课上不开口,却是因为不愿意讲。这种令人头痛的情况是怎么出现的呢?

高中生十六到十九岁,随着生理成熟,心理逐渐成熟,更加敏感,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也不愿在同学们和老师们面前表现自己。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得到周围同学与师长的认可,更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因此,对于语言表达的主体科目,语文老师有必要多给予他们在众人面前畅所欲言的机会。“课前三分钟”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学生越来越喜欢和珍惜“课前三分钟”,活动质量日益提高。

然而,高中生心理毕竟已经走向成熟,由于人生阅历的增多,他们的社会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不断丰富。在认知方面,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观察思考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而是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国内、国际、历史、现实等都成为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为他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们特别希望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概括出一种认识,并以此指导为人处世。因此,在“课前三分钟”的交流活动中,交流的内容尤为重要。学生要表达见解,也要了解同龄人的学习与思考情况,因此,简单的自我介绍、朗诵、表演、讲小故事等已经不太适合高中生的认知需要,语文老师不要把这一活动的内容局限在课内,应当适当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语文,更学做人。这种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争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结语

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课前三分钟活动趣味横生又益处多多,是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活动,受到广泛师生的欢迎。在高中语文课上有针对性地实施这一活动,将使语文教学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班华.中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传统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课前三分钟 成长大舞台
混合式教学在《绿色包装》课程中的应用
论微课理念下的中职数学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优劣比较分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