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校园网络社区建设与高校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

2014-08-15 00:46王晓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校园社区

王晓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郑州 450000)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日益迅猛的网络化大潮, 既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挑战。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网络德育教育更好地指导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充分地发挥网络资源和平台的优势,更好地利用网络教育载体, 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校园网络社区的界定

社区是社会学界的概念, 指由一定数量的居民所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其基本构成要素有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

网络社区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将现实生活中的社区拓展到互联网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区形态,是由网民所构成的网络共同体。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网络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社区中私人空间领域和公共空间领域间的界限,使这两个“场域”之间的关系不断交叉、共振与融合,成为改变民众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影响力。

校园网络社区是大学生网上活动的重要空间,同时也是提供网络学习服务的重要平台, 教育性是校园网络社区区别于其他网络社区的主要特征, 它的目的是使社区成员不仅获得信息、知识与意义,而且可以获得完满个性的发展与提升。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网络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诸多影响,但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显得极不相称的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网络教育至今仍是一个真空地带,网络化德育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需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二、当前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德育工作是高等院校一项保根本、 定方向的基础工作。高校德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等诸多问题。

当前“90 后”已步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主流。大学生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同以前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如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与众不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能力较高等。

1.既追求思想独立,又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生活环境更加优越,从小的娇生惯养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环境的开放化,再加上家庭教育相对的宽松民主,“90 后”大学生在思想上更加独立,渴望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并展示自我;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 对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有更高的标准。

在学习上, 他们排斥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喜欢在网上搜索最新的信息资源,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敢于挑战权威,自信张扬,但是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极力张扬自我个性,希望与众不同。

2.追求新奇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90 后”的大学生是在网络普及下成长的,网络时代的信息庞大化、 复杂化和便捷性的特征使得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快捷,知识面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学习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接受能力、创造性也更强。 大量而博杂的信息充斥在人人共享的网络平台, 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不得不使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德育方面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90 后” 大学生身上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教育方式,显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彰显独立自我个性特征的90 后大学生群体。 由此, 也导致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3.竞争意识较强,但承受挫折能力较弱。

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变迁、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加注重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校期间,他们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还不断充实自己,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的差距、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与社会对接的不充分、 校园环境的相对封闭、学习和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使部分学生心理存在相对孤独、敏感、自卑和脆弱等问题,缺乏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群体形象和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 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来源,其思想道德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

三、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大,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的开放性,在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之外,使西方发达国家宣扬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以及他们的民主、自由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也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使大量淫秽、黄色、暴力、凶杀等不良信息充斥网络, 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大的毒害和腐蚀作用;网络的匿名性,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掌握大学生网民的真实思想动态。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着网络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媒体网络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教育也不例外,而教育虚拟社区是教师与学生的网上家园,可以更好地为教育与学习服务。校园网络社区反映了大学生用户群体、 校园网络媒介及其信息内容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校园网络社区为教育主客体之间在互联网上实现有效互动提供了可能, 说明网络与现实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与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要求具有相符性。高校应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积极地占领这块阵地, 不失时机地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网络化背景下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议

高校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在校园网络社区建设这一平台上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些对策及建议。

1.将网络道德贯穿于“两课”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 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文化素质如何、思想觉悟如何、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如何,都直接关系着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坚定立场和政治方向。

2.注重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教育和引导。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效能感,引导他们体验多样化的网络学习方式,指导他们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 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的信息“免疫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大学校园里,除了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之外,还应该营造团结向上、奋发进取、诚信友爱的道德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潮, 用科学理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德育教育工作者更要注重言传身教。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

努力建设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 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掌握一定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五、小结

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 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我们只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90 后”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邮件、QQ、飞信、网上留言、微博、微信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 构建校园网络社区作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

[1]刘眉.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2]王希怀,王克鲜.谈校园心理教育虚拟社区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2).

[3]林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孟祥龙,何丹,董伟英.网络时代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7,(5).

[5]李琳章,毛平,赵红灿,丁恒星,刘国栋.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2,(3).

[6]谢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校园社区
社区大作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