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学生 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2014-08-15 00:46聂民达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技术课一节课模型

聂民达

(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吉林 敦化 133700)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知道技术、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已经成为我国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通过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在高中现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通用技术”有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初步掌握和了解通用的、完整的技术过程。学生们学会与技术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在技术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努力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呢?使学生们从“学会技术”转变为“会学技术”。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要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了解,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和引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知道“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要建构 者。在新时期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而且要创设好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的情境。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动机,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框架。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和技术实践中学会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全面的、准确的系统的分析和了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有真对性的计划。当前由于学生们原有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个性,认识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基于我国通用技术课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现状情况。应对在通用技术课中高二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对教材中有关系统的分析,认清当前高二学年在校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准备状态,生活概念,认识水平和知识风格有差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在校高二学生的实际存在的情况,在堂课上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使每一堂通用技术课都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每一节通用技术课上都有所收获。

我们深深知道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永远追求和努力的目标。教师要想培养好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就必需使学生们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所以,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计划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例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典型结构的欣赏”这一节课时,学生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结构。对于什么是典型的结构,学生们是不是很清楚明白,这就需要教师去合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掌握什么是典型的结构。在讲课时教师就不能简单地让学生们自己去看书或自己去上网查找有关典型结构的图片、资料,而是教师要预先布置好作业。组织全体学生们有目的、带着一定的问题去上网查找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们自己去比较和筛选,选出一些有典型结构的图片、事列,让学生们说出哪些的设计是典型的结构,你认为这些建筑结构究竟’典型”在什么地方。最后由学生选出自己合理满意的答案。这样一来同学生们都会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时候学生们会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这样,整个的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一下子提高上来了。通过这种有目的、有组织的问题引导,使学生们懂得了如何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课堂的效果非常好。

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增大信息和知识含量

教师在教学中可插入图片,视频资料,利用照相机,摄影机到生活中去寻找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在“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设计”和第三章第一节“认识系统”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大屏幕或利用电子白板插放有关本课的资料图片等。这样教学的好处是,不仅针对性强,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和教材衔接的效果好。由于素材大多是来自网络和生活中,通过大屏幕或电子白板展示后,学生们看得清楚,理解问题透彻,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制作的教学模型,既增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了教学的资源。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教师要着重探究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

教师要着重探究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突出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中,不断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探究通用技术课应立足于学生们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的经历,要培养学生们心智技能和工作技能的结合。教师要重点开发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用理论去指导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过程。在学生实际操作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过程指导方面,充分体现出技术理论的教学。使学生们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理论的学习能够有机地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教师在讲“系统的整体性”时,可以选择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三个和尚担水吃”,说明系统不是各个元素(组分)的简单相加。如果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协调好,就能得到“1+1>2” 的效果。反之亦然。另一个案例是在罗丹雕塑的砍掉手的“巴尔扎克的雕像”事例中也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整体效应,必要的时候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留整体。通过这样的一些典型事例来说明“系统整体性”的重要性。这样案例分析触动了课堂的互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是有很多益处的。

再如:教师在讲解“模型与原型的制作”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们上网查找各种有关桥梁设计的资料,图片。然后,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桥梁设计的模型。说出选择这种桥梁模型的原因和理由、你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在桥梁材料的选择上你又有什么想法,你的设计的理念是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整个制作原型与模型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全程追踪,对于学生们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教师都要积极地给出建议和帮助。指导每一名学生努力地去完成每一件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本节课是设计制作、动手实践过程的一个重要课节,学生通过桥梁模型的制作,学生们会亲身参与设计方案的制定、草图的绘制、模型的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体验了从设计到制作模型的全部过程。学生会根据个人生活经验自主发现一些设计中的原则,会对模型的受力分析,找到合理的设计方案。教师在适时加以引导和归纳。学生们就会最终得到自己满意的设计方案。教师要合理的建议学生尽量使用废旧纸版以及各种环保材料来制作桥梁的模型。只有这样经过同学们自己不断思考、选择、改进设计的图样、最后经过教师指导学生们反复修改后制作出来的桥梁模型,才是同学们自己最喜欢的、最满意的模型。

在模型与原型的制作中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查找、选材、设计、制作、指导、修改、完成了模型与原型的制作的过程。极大培养了学生们的技术素养,同时也实现了探究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精选相关的学生作品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教师还要借助学生的作品进行对学生综合的评价。给出教师的评价与结论。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师还要控制好整个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教师借助学生模型案例分析、让学生充分领悟设计与制作的乐趣。通过对学生作品模型的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设计的一般原则、技术,过程、步骤,学会如何评价自己模型和他人的模型。体验如何在设计中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师在结合模型讲解有关技术的问题时要控制适当的难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猜你喜欢
技术课一节课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浅析高中足球技术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托马斯的一节课
小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小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信息与技术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