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改革

2014-08-15 00:46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写作文习作作文

程 海

(敦化市大桥乡学校,吉林 敦化 133700)

一提到写作文,大多学生就会愁眉紧锁,抓耳挠腮,假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一提到教作文,一些老师们也会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在“谈文色变”的今天,作文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追根溯源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因此,要想改革现今的作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弄清楚学生究竟为什么怕写作文,不外有以下几点原因:

1.缺乏生活素材。我们一般认为:作为孩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阅历应该非常丰富。但从调查现状来看,恰恰相反,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各种辅导班、特长班等多方的围堵之下异常疲惫,孩子的课余生活单一、枯燥,造成学生习作题材不够新颖,再加上缺乏一双锐利的眼睛,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习惯,导致作文往往无素材可写,提起写作常常脑中一片空白。

2.作文选题无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我们的作文题目往往没有选择余地,而一旦所要求写的内容与孩子的实际生活不符,作文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用限定的语言来描述模式化的生活,以及表 述模式化的思想内容。写作文就必然变成了编作文。一些作文题目本身限定了想象的空间。当学生无话可说,写作的模式化则成了必然且唯一的出路。

3.过高、过难的写作要求导致学生感到“高处不胜寒”。一般教师认为优秀习作的标准是:“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生动,用词准确,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等等。”其实,这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刚刚学写作文的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为了追求这种刻意的完美,一些学生开始编作文、抄作文,加上教师们更多的是强调作文的整体结构如何美满,词语如何动人,思想境界如何高超,却并不在意学生的表述是否真实。

这种对作文最终结果的刻意追求和对作文写作过程的相对忽视,实际上是鼓励了孩子们信口编作文。再加上现实中评价机制的约束,对学生批判的多,肯定的少。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降低,对习作的热情也就越来越低了。

4.习作指导不得要领。很多教师在注重学生作文质量的本身却忽略了习作的有效指导,单一的“范文指导法”让学生学会了循规蹈矩;枯燥的“一站式结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千人一面的作文层出不穷。

5.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如果学生不喜欢阅读课外读物,那么可以积累的语言就相对贫乏,再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科学的读书方法,很多学生注重书中情节,忽略了写作方法的学习。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出现,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动、枯燥的写作环境当中,学生没有从写作中得到快乐,写作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就感。

二、固本培源

2001 年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以上的改革要求可看出,传统、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今的作文改革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帮助他们形成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优化语文学习方式,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素材,注重习作生成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实践,在各种生活情境中“找米下锅”,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极为重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因此,教师应经常采用组织活动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题材,让学生写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2.降低、淡化文体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的文章主题得积极,思想得深刻,否则便对作文横加否定。精彩的习作毕竟是少数,学生习作只要做到以下四点就可以了:

①文通字顺,能把①件事情的经过记录清楚。

②感情实在,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文字充分表达。

③偶有精彩,能在文章中有一句两句精彩演绎。

④向前进步,能比前一次的作文有明显提高。

我们应该从作文的主题上给学生松绑,留给学生一方更加自由的写作空间和思维空间,学生会写出更多的以情动人的好文章来。在此基础上还要淡化写作技巧,只要是文从字顺,流露着真实情感的,就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

3.注重阅读积累。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4.改革作文评价。为了保证规定的落实,鼓励学生坚持认真写作,我们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周记日记、读书笔记等自由练笔材料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将学生一学期中每次的习作成绩作好记录统计,以一定的比例折合成学生期末语文考试中的作文成绩。此外,在作文批阅上,采取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让学生在参与中发 展能力。教师在写评语时,也应将目光放在“让学生有最大改进”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功与乐趣。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的一把标尺。

5.加强练笔力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单靠每学期书本上的八次习作,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的,必须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练笔,每周都写,甚至每天都写,并且适当指导,简要讲评。这样,对学生提高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让学生不时穿插日记,或学完一篇课文谈谈感想,或仿写一篇文章等等。只要学生写了,老师就要认真看,对感受深的或优美的地方画上红线,表示肯定,适当写出鼓励性的评语,并且每天拿到班上读,和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课前几分钟进行口头作文,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说一精彩片断,或用一段话描述某件事、某个人、某个场面等等。经此不懈地努力,学生增强了自信,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的改革,必将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降低、淡化文体要求;注重阅读积累;改革作文评价。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从“无米之炊”过渡到“有米下锅”,进而成为“有米可炊”的“巧妇”。

猜你喜欢
写作文习作作文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写作文等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