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路径

2014-08-15 00:46杨友国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隐性育人思政

杨友国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阿坝 623003)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然而目前,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和广泛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这将有力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见,加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本文试图对其做一尝试性的研究和分析,力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组成部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教育内容隐藏在课内和课外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具有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第一,隐蔽性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般隐藏到校园 环境建设、各种活动开展之中,受教育者要事实上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第二,渗透性特点。隐蔽性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要精心设计,把相关内容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第三,自主性特点。这种教育是一种自主性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师的教导,学生只能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去自我感受、自我领悟和自我提升。这就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受教育者,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者,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除此之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跨时空性的特点。所谓跨时空性是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严格控制,它是受教育者自己有意或无意通过直接或间接体验所获得的某种经验的过程,是一种无课堂和跨时空的教育。

二、高校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听讲,逃课 现象越来越多。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一切氛围与环境中,对大学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暗示、启发、引导和鼓励等方式,让学生领悟出道德的价值。

(二)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目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原有单一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已不复存在。网络已成为全球性的开放系统,这有助于大学生更加便利地接受新鲜信息和先进观念。但同时,这种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民族感情和思想观念,使得一些学生失去发展的方向。然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覆盖的空间范围十分广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及时性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开发隐性课程,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再次,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需要。目前,大学教育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价值判断。这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思想和行为的养成。

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政教育者意识尚比较薄弱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须坚持有意识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许多教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注意,个别人思政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还比较薄弱。首先,部分教师以身示范观念缺乏。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有部分教师忽视自己的言行、举止等这些隐性思政因素,缺乏以身示范意识,在课堂上给学生以误导,淡化意识形态色彩,随意发表自己偏激的看法。同时,部分教师缺乏朝气和热情,着装不够得体、上课吸烟,上课接手机,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部分思政教育的管理人员意识也较薄弱。学校的管理工作能间接地发挥育人的作用,同时又具有直接育人的功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管理者把管理看成了保障学校稳定和学生安全的一种手段,把学生管理与其他教育方式割裂开来,就管理而管理,对学生隐性的思想缺乏挖掘和开发。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缺乏

首先,各课程的育人功能有待挖掘。高校开设的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因素。例如,体育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和不怕苦的精神;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博爱精神;等等。然而,在现实的教书过程中,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还没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学生专业知识丰富,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贫乏。其次,专业教学中的隐性思想教育渗透还不够,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再次,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内容开发不够。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类型。第一,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教育特色。例如,校园的物质建设缺乏精神文化意义,不能真正地带给学生心灵熏陶,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第二,精神文化功利性凸显。例如,部分高校关注的是扩大办学规模,而对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却重视不够。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缺乏热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则不予重视。第三,制度文化缺乏民主和服务理念。例如,制度的制定缺乏民主观念;校园制度只重管理,而轻视服务,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运用比较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环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这些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成长,但其方式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和传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科技日益发达,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得到补充和拓展。如今,面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这要求教师要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双向交流。

四、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 加强思政教育者传统观念转变,提高其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工作者个人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传统观念的转变,增强隐性育人意识,要有意识地去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思想品德、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因素,得到良好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更高的教育视野和境界。其次,思政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师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隐蔽在各学科之中,隐藏在各学科之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见,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材料。第一,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科的内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第三,挖掘探索育人艺术。教学是一门很强感染性的艺术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富于艺术性的语言,使学生既有美的享受又有理的感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之间信任、平等、尊重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开发网络资源,抢占网络阵地,把高校网站建设纳入建设校园的计划中。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首先,建设特色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这要求高校领导者应全面研究和思考校园建设的整体布局,将大学校园建设成为高高品位的人文校园。其次,发挥大学精神文化功能。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品德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更是长远的的。这要求高校要重视培育和形成优良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再次,强化学校制度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应该体现民主治校的理念,要制定规范的民主管理制度, 为民主管理提供保障。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虞强.隐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隐性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