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卫琴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从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合作学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低效或无效的合作现象。
很多教师觉得小组合作省时高效,以往抛出一个问题,短时间内没几个人举手,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往往能掩盖零星几个才思敏捷的学生撑场面的尴尬局面。殊不知长此以往,大多数同学的独立意识随此丧失。
为此,我们要坚持“生本对话”为首的原则,重视自主探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多老师总是舍不得让学生花费时间朗读文本,学生来不及自主探索感悟文本,即使参与“小组合作”,也是优生在“传递答案”,很多同学不“思”而获。所以个人觉得,用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交流来挤掉学生的阅读时间是不可取的,教者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更多地让学生个别默读、自由读、想象读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让学生潜心会文,独立思考,悟出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后,才能在讨论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优化整合不同思路,达到集思广益,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的合作目的。
在小组合作中,由于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不当,或小组内随意生成离文本相去甚远的问题,合作学习未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导致课堂变成一团散沙。
为此,我们要建设有“主体精神”的阅读教学,优化合作内容。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切实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我认为,优化教学内容和确定合作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者必须在课前先与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科学预设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提高合作学习的问题设置水准;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预设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面对小组合作中超出预设的意外生成,教师要灵活应对,果断决策。如果问题和教学目标关系不大,可暂且存疑,告诉学生课后探究,这样,既能避免对枝节问题的纠缠影响教学进程,又能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果问题和教学目标关系密切,组员间又产生分歧,那么可以将问题抛给全班学生,引导各个小组共同讨论,这样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避免问题处理的盲目性。
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课堂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是每个小组停留片刻,时不时看下时间,等着下一步全班交流展示的教学环节。这种对合作过程的“无视”貌似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实则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
为此,要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首席”作用,培养合作能力。“首席”的含义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起激励、引导、培养的作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首先需要教师课外下足功夫,做好合作学习的各方面准备。比如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员安排,能力上“强”“弱”均衡;明确分工,本着“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让每个组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培训组长,煅练其组织能力,增强其服务意识;做好学潜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其合作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离不开教师的精细指导。教师在小组合作的任务布置后应立刻巡视各组合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参与其中,或关注弱势群体,给予发言权;或提示点拨,启发开拓思维;或运用质疑,引导反思总结。
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只对小组中发言的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忽略了他的答案源于组内的智慧。
为此,要注重多元评定。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因而教师在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在参与合作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序表达,服从组长的安排;乐意倾听,懂得尊重同伴的想法;善于辩论,大胆且有理有据;友好相处,意识到自己在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只有团结协助,才能获得好成果;互评互赏,在小组学习中既有自信表现自己,又能真诚地点评同伴的想法,乐于欣赏他人。教师在评价时以激励为主,对于不遵守合作规则的人也应奖罚分明。还需建立长效的捆绑式的评价机制,用等级或累积加分等方式促进各组员的荣誉感及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总之,我们必须考虑小组合作的时机和内容,才能真正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打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