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明
我校借鉴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理论,探索构建“尝试课堂”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摸索出尝试课堂主流程:“对照学单、自主尝试——交流互动、梳理疑难——尝试探究、汇报展示——总结提升、反馈检测。”教学围绕学生的尝试学习展开,体现了“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课改新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实效。
尝试学习单是引导学生先学的指南,教师要精心设计尝试学习单,让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一是教师因文而异,兼顾学情,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尝试题,以学生为主体表述,做到简洁实用,易于操作;二是设计一些开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或组织学生参与尝试学习单的制作,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懂得课前应该尝试学习什么,知道尝试学习是自己的事,提高其尝试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让学生明白课前尝试学习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将在尝试学习单的基础上展开,课前学得充分,课上就会有出色的表现,否则就会变得被动。学生为了能在课上展示更多的预习成果,就会重视课前尝试学习,更主动地完成课前尝试学习任务。
有了前置的尝试学习,学生有备而来,在课堂上会很活跃,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学生课堂学习的新起点,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给学生创造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在具体交流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发言,及时发现可挖掘之处,引导深入思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积极做出补充,提出建议。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
学贵有疑,尝试课堂尤其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每一课尝试学习单上都要求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想到了哪些问题?试着答一答。不能解决的,写下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课上交流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统筹处理,简单的问题引导同学即问即答,发现涉及课文重点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探究。这样的质疑探究,更符合学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提升,使提问更有价值,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推波助澜,使讨论更深入。
课前的尝试学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制作尝试学习单,自主选择尝试学习题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要学什么,怎样学,再通过课堂交流互助,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侧重点和学习方法。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有了“学贵得法”的意识,每一次尝试学习过程都成了学生熟悉学习步骤,领悟学习方法的好机会。经过不断的尝试学习,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必能有所提高。
尝试学习是师生分享学习收获,分享学习经验的过程。教师要乐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好学法,及时小结归纳,让其他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不断提升各自的学习能力。
语文尝试课堂要重视课文在语言方面的示范作用,重视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其实课前的尝试学习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对文本作个性解读的过程,课上学生汇报尝试学习成果,质疑探究,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多向对话,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要理清文脉,选准文章的突破口,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有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懂课文内容,读出文字的情感,读出语言的韵味,读懂作者的匠心,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在尝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可利用的习作资源,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到优美生动的句子语段,就引导学生仿写,学习遣词造句;读到课文中的留白处,就引导学生想象补白;读到情感交融处,就引导学生真情表白;学完余意未尽的结尾,就引导展开想象续一续。抓住文本特点进行随文练笔,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学习是学生的学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坚持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学语习文,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得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