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思品课走向生活大课堂

2014-08-15 00:51冯张荣
语文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行为习惯

冯张荣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小学生的必修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基础

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向生活大课堂,必须培养学生必要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本领,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学生碰到问题时不会无所适从,才会使我们的教学要求,教学任务任务落到实处。

1.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要求学生共同讨论自己所要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以及自己参与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对于某些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来说,要通过调查、宣传等手段来完成,所以,学生往往要与家长、邻居,或者社会上的成年人交往、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通过建议或暗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3.要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

社会上的现象不同于教材上的内容,它的信息来源是多角度,多侧面的,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探究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来解决问题。如观察法、引用法、对比法、列表法……等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多种探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4.要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品质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看待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力求做到全面。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抛开自己的喜好和成见,要做到实事求是的来看待每一个问题。

二、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前提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新的课程生长点。

三、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体验,促进学生品质习惯的内化是核心

培养学生的品质习惯,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切身体验,让学生不仅巩固认知,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生活,从细节入手,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中的道理,在真实的环境里产生形成良好的评价能力和行为习惯。

如:在教学《餐桌上》时,教师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写写自己的日常用餐时的菜谱;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这些菜的营养价值等等。待到上课,师生交流完以上准备的内容后,教师可再出示儿童一天所必须摄入的营养,让学生对照这个要求,为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菜谱。让学生在明白了喜欢吃和应该吃的问题,再给自己配一份适合的午餐,一份能满足自己生长需要的晚餐。从而逐步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老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是关键

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做到以情导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从而加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尽管现在的思品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很重视生活性,但受课堂的限制,有时效果会不尽人意,如果能将思品课走进生活大课堂,那么思品教学将更加具有即时性、针对性、整合性,就会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从而真正体现思品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特点。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