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 由浅入深——我是如何在小语课内外渗透“国学经典”的

2014-08-15 00:47浙江吕国花
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现代文文言

浙江 吕国花

日积月累 由浅入深
——我是如何在小语课内外渗透“国学经典”的

浙江 吕国花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十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统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中国人崇尚欧美文化,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一个不落,过得不亦乐乎;对学习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的热情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反,做为中国人,天天讲中文,用中文,可仍有大量的学生写文章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令人痛心!身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老师,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利用好语文课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国学经典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笔者认为“国学经典”的渗透应该从小做起,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形式内容与学生见面,日积月累,由浅入深,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一、师生共讲“成语故事”领略汉语词汇之精妙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喜欢听故事几乎是从幼稚园小朋友到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恰巧,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长期沿袭下来的固定短语,都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给小学生讲成语故事,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心田。

一年级学生刚从纯粹的游戏教学中脱离出来,如何让他们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并喜欢上小学课堂呢?这是一年级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实践证明:讲故事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百试不爽!但在课堂教学间隙穿插故事,想做到有效、高效,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讲故事首先要学会选故事

对一年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童话故事”了。童话故事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展开离奇的情节,营造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把小学生的心牢牢抓住。老师用心地讲故事,学生投入地听故事。在模仿故事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思想教育问题解决了,成语自然也深入学生的心里了。

2.讲故事还得讲究策略和时机

一年级开学第一个月,我的语文课基本上是故事开课、故事励课、故事结课。开讲之前,我总会给学生们提点小要求,例如:这是有关谁的故事呀?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一个月下来,学生听了近百个故事。每次听完故事,学生把自己听到的情节复述一遍,几个学生一合作,就把故事说个大概了。

第二个月,我稍稍提高要求。讲故事前,我总是很夸张地把要讲的故事题目写在黑板的左上角,注上拼音,领着学生们认读题目。读顺题目之后再开讲;讲完故事,让学生结合故事题目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并学习利用故事题目讲讲故事的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成语,更学会了扩展文章题目介绍故事大意了,简单易行,学生很有成就感!

第三个月,在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下,开始尝试让学生练讲简短的故事了,如《自相矛盾》、《狐假虎威》、《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每次讲完,我还专门设制了答疑和发表感想环节。听故事的同学根据听故事的感受提问讲故事的同学来解答,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转给老师。学生也可以发表简短的感想,说一句也可以说两句,三句更好,能说上一段就是大家的偶像了。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家长的热情被孩子带动了,更积极参与活动;在准备、质疑和解答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了,信心增强了,更赢得了同学的尊重。

一年坚持下来,常见的成语故事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吸收了,悟透了。他们不仅积累了成语,还学会了破解成语的方法,真是一举多得啊!

二、坚持吟诵国学经典 感受内涵与韵律之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极易成诵。

1.每节语文课坚持诵读一小段,拉拉调,亮亮嗓,提提神,静静心。《三字经》全篇1145字的,不出三个月,学生就能集体诵读了。

2.每晚家长陪读相关的小故事1-2则。渐渐的,学生知道了孔子、孟子是何方神圣,明白了“头悬梁;锥刺股”“精忠报国”的含义。知识面拓宽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3.每星期组织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人人畅所欲言。谈谈主人公,评评人物形象,聊聊理想。日久天长,在故事主人公的影响下,在多次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的思想逐渐统一,班级的正气立起来了,正能量在传递、在增强。正如新“课标”前言所说的那样,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更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基础。

三、猜读“文言小故事”激发阅读文言之兴趣

有成语奠基,《三字经》《弟子规》助阵,我开始让第二学段的学生接触文言小故事。面对新的挑战,学生既好奇又兴奋:熟悉的故事,古代人是怎样表达的?老师总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的学生又是怎样学习的?难吗?在强烈求知欲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更高了。

1.现代文、文言巧结合,化整为零学文言

一、二百字的故事用文言的形式表达,就精简为三、五十个字了。放手让学生用猜读法阅读文言故事,他们总能猜出大半的句意和字义。老师只需点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几个简单的句式”,一篇小短文就这样化整为零了。学生呢?还满怀惊喜:我太厉害了!老师不是说文言文很难懂、很难学的吗?不过如此嘛,小菜一碟!从此,学生挑战文言文的热情更高涨了,信心也就更足了。

2.吟诵、背诵双管齐下,感受文言节奏美韵律美

文言是以字为单位的,词语的含义跟现代文出入很大,阅读句子的停顿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断句,才不会破句,甚至造成歧义。大声吟诵,大量阅读,学生很快适应了文言的节奏和表达,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吟诵、背诵简短的文言小故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阅读惊喜,更感受到学文言的无穷乐趣和自信,哪还有什么畏惧可言?

四、诵《论语》品诗赋,提升思维广度深度

步入第三学段,大部分学生对一般现代文的阅读和浅显地理解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提炼信息能力已成当务之急。此时,介入《论语》诵读、诗赋的鉴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诵读《论语》,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版本是成功的关键。原版《论语》,涵括的内容之多、涉及面之广是小学生无法承受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照单全收,只会给学生造成负担,毁掉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对文言文的好感和兴趣。六角丛书中的《论语》收录了60多段名句,每段名句都配上注释,附上相关的故事,真可谓是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学生。

2.习得方法,细水长流轻轻松松学《论语》。阅读文言文需逐字逐字理解,碰到跟现代文相同的词,千万不要想当然,遇到不明白处随时查看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把收获记在句子旁。每天早上,用三至五分钟交流学习收获,老师帮助突破难点,落实背诵情况,点拨朗读如何断句即可。

3.用好网络,品诗赋提升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品析宋词诗赋,对小学语文老师、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专门安排了赏析课,让学生明确品析的角度——诗人的创作背景、诗词赋的语言特色、结构特色,我最欣赏的诗句等等,引导学生多渠道寻找品析点,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到两个角度落笔。同时,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好网络,在大量地阅读了相关的资料后,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模仿中学习,在交流中提升,在碰撞中创造,学生敢大胆对经典、文言“品头论足”了,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心足矣!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现代文文言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