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

2014-08-15 00:47浙江沈志飞
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形神波浪形式

浙江 沈志飞

“形神兼备”,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

浙江 沈志飞

“读写结合”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对语言内容的把握,品味语言形式的妙处,从而提高运用语言形式表达内容的能力,达到读写结合“形神兼备”的理想境界。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反复研读文本,发现文本中特殊的语言形式。二、深入剖析文本,挖掘文本中“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点。

读写结合 语言形式 语言内容 形神兼备

一、从“形似”、“神似”到“形神兼备”的案例分析

“读写结合”,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如崔峦先生说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喜的是,我们的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展示课、研讨课以及日常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读写结合”的美丽身影,尽管有些“结合”可能还有些“瑕疵”。

笔者通过长期观察、收集、整理,发现课堂中的“读写结合”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境界,即“形似”、“神似”和“形神兼备”。

1.形似

“形似”,就是指语言范式相像。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时,侧重于语言形式,是对文本的言语规律,表达方式的简单模仿。比如有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让学生模仿“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一句式写话:_____,有_______,也有_______;有_____,也有________。

很显然,这样的读写练习,虽然让学生掌握了这一句式,但总感觉与文本的教学缺乏有机关联。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该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神似

“神似”,就是指语言内容和内涵相似。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时,侧重于言语内容和内涵,是对文本的语言内容的补充,对语言内涵的提升和内化。比如有老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后,设计了这样的写话训练: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试问,这样的写话训练学生又能写些什么?无非是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回顾和小结,再加上一些对五壮士的敬仰之词。

像“××,我想对你说”、“课文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这种盲目的平移式的读写训练,很难说有什么效果。

3.形神兼备

“形神兼备”则有效解决了“形似”和“神似”两者的不足,是“基于内容的形式把握”。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时,既要关注语言形式,也要注重语言内容。笔者在教学《青山不老》一课时,有如下的经历和思考:

大屏幕出示: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读着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1:我觉得树很多。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树多呢?

生1:山上全是树,这个“全”字说明了树多。

师:你真会读书,学会了用抓关键字的方法来理解课文。谁也会?

生2:老师,我从“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这个“全”字,也体会到了树多。

师:“全是绿色的波浪”应该是波浪多啊!怎么是树多呢?

生2:这里作者是把“树”比作了“绿色的波浪”,“波浪”多,就是“树”多。

师:你真厉害,作者这么高明的写法也被你看出来了。“山上全是树”是作者——(看到的),而“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是作者——(想到的)。师板书:写实+联想

师:你们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实的?而哪些句子又是作者的联想?

生3:“窗外是参天的杨柳。”这句也是写实的,说明了树不仅多,而且还长得很高大。

生4:“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也是作者的联想,因为我们是盘腿坐在土炕上,而不是船上。

师:坐在这样的船上,欣赏着四周的绿色波浪和粼粼的波光,加上不时地传来几阵涛声,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生4:感觉很美,很舒服。

师: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4:能。(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这种“美”老师也感觉到了。谁也有这种感觉,再来把这种美和惬意带给大家?

生 5:(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合作读好这段话,老师读写实部分,你们读联想部分。(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就是这样,采用了“写实+联想”的方法,将这片绿洲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这部分的教学我把它概括为“理解文本,提炼写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过度强调“语言运用”而忽视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那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当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并没有忘记“运用”,在“理解”的过程中“提炼写法”,就是为我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这时,我在大屏幕上出示:

窗外是______。院子在山沟里,山上_______。老人和他的老伴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_______,四周__________。

师:是啊,坐在炕上,就像是驾船行走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然而你能想象15年前坐在这炕上的感觉吗?

此时学生都跃跃欲试。

师:先别急着说,让我们看看15年前的这个山沟沟到底是怎样的?

大屏幕出示: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读着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6:我仿佛看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的干涸了,大地被晒开了一道道深深的口子。

师:是啊!干旱常常会伴着高温而来,你想此时坐在炕上,又像坐在了哪里呢?

生6:坐在炕上,就像坐在火炉里一样。

师: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丰富的联想啊!你想此时四周会是怎样的呢?

生6:我想应该是热浪滚滚,毫无生机的。

师:是啊!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什么生机呢?跟15年后的今天比比,真是不敢相信啊!

……

这样的解读还在继续,学生还说了霜冻,还说了沙尘暴。

师:那么,现在就将你想到的15年前,我们坐在这个地方看到的,想到的,学习作者“写实+联想”的方法,写下来吧!

此时学生的练笔真的是水到渠成,信手拈来。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有对写法的指导,又在对比阅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特级教师商德远在《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一文中写道: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首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所以,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就是要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统一起来,做到“形神兼备”。

二、如何让读写结合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让“读写结合”做到“形神兼备”呢?特级教师武宏钧在《读写结合三个层次》一文中写道:阅读教学中要珍视文本资源,选取易于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内容又可以轻易转化成为书面表达的内容来进行练笔。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的时候,要反复研读、剖析文本,努力挖掘文本中“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点,进行充分、有效的读写训练。

1.反复研读文本,发现文本中特殊的言语形式

文本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更多关注课文独特的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结构特征以及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如:在教学《白杨》一段,爸爸说的那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两组关联词“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一特殊的言语形式展开教学;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我们可以紧紧围绕这一重要段落展开教学,这里既可以研究“总——分”构段方式,也可以学习“事物+联想”的表现手法。

歌德曾说:“内容是大多数人都能关注到的,其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却是秘密。”所以教师必须反复研读文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文本中特殊的语言形式,才可能在教学中转化为“传递”给学生的相应的“语文素养”。

2.深入剖析文本,挖掘文本中“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点

文本中特殊的语言形式的发现,是“读写结合”达到“形神兼备”的基础,而如何挖掘到文本中“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点则是关键。当从文本中发现特殊的言语形式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和文本“内容”结合起来,使“读”与“写”相生相长,协调发展。

就如上文提到的《白杨》一课的教学,当把教学定格在两组关联词“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特殊语言形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上这两组关联词,写写文中的爸爸,因为本文就是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写白杨,其实就是在写白杨一样的建设者。通过这样的读写训练,既训练了句式,又很好地领悟了文本的内涵。

再如,上文提到的《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阅读感悟文本内涵,提炼写作手法“事物+联想”,再让学生观察一些兵马俑,用上“有的……有的……有的……”,采用“事物+联想”的手法写话。此“写”从“读”中来,而“写”又使“读”更深入。

“读写结合”中,如何引导学生将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统一起来,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对语言内容的把握,品味语言形式的妙处,从而提高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内容的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商德远.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年第六期.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

[2]周婷.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9 C.阅读教学:关注落点的飞翔.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

猜你喜欢
形神波浪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波浪谷和波浪岩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波浪谷随想
意象、形神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去看神奇波浪谷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