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聪,白文辉,于 晨
(军事交通学院 训练部,天津300161)
课程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由特定的培养目标、基本的文化成果、多样化的教学行为方式组成的规范学校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媒体,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具体蓝图”[1]。由此可见,课程建设是包括军队院校在内所有高等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也是院校训练部门和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最基础、最经常、最重要的建设任务。如何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内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整改优化路径,无疑是当前军队院校一项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课程建设是与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要比较准确地界定院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就必须明确以下几点[2]:(1)课程建设不仅包括对外显的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形式明确陈述的显性课程建设,也包括对内隐的以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未明确陈述的隐性课程建设;(2)课程建设既包括对以书面文字和视觉语言形式陈述的学科课程建设,也包括对学员课外学习、自学活动和各种实践活动等的建设;(3)课程建设既要考虑为学员提供学习间接经验的机会,更要考虑为学员提供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和空间,以培养学员的创造力并积累独立工作的经验;(4)课程建设应是学科、活动和学员相应的学习情况、活动情境及其进程组织安排的统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建设概述为课程管理主体对各专业教学课目、教学活动、教学情境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控协调的过程。
课程建设不仅与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紧密相关,而且与教学条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有关,因而可以说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梯队、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等5 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课程标准是关于课程的总体设计,是指导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对课程的规范和质量要求[3]。目前,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部队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瞄准学员综合素质和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设计的思路,精心遴选教学内容,科学确立教学要求,创新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确保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同时,要建立课程标准动态修订工作机制,定期组织课程标准执行情况检查,适时进行调整修订。
教学内容是体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随着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教学内容建设包括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即以何种方式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以及教育思想、教学目的和能力培养目标等,其中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关键和重要载体。具体而言,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就是根据培养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所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目标要求,适应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将新知识、新内容、新战法、新训法充实到教学内容(教材)之中,精炼经典内容,淘汰陈旧内容,切实提高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
教学梯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内涵性建设,是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其内容包括教员队伍的基本结构以及教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基本素质和教学团队的发展趋势等,主要任务是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热心教学工作、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学梯队,关键是提高教员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的原则,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员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员;要实行指导教员负责制,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员的传帮带作用,将发挥老教员的作用与培养中青年教员相结合,促进教学梯队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鼓励教员参加培训班、科研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学科间、校际间的交流,以沟通信息、加强协作;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员进一步深造提高,以更新知识,改善教员的知识结构,全面促进教员科研思维能力、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既包括传统的方法与手段,也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式等方法进行教学,讲思路、讲重点、讲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内容,加大信息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员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研制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建立起网上教学平台及多媒体课程数据库;探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思路,加强网上教学的试验工作,选择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实施网上教学;加大试题(卷)库建设力度,建立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制度,探索实施学员在校全程考试成绩评定办法,逐步实现学员考试成绩由单科评定向学期、学年直至全程综合评定转变。
教学条件是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教学基本设施,如教室、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图书馆、校园网络和体育场馆以及教学经费等。具体到教学单位层面,教学条件建设主要是指实验室、专业教室、实践场所、实验设备与器材、档案资料、图书杂志、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建设。
课程建设是院校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近些年来,受功利主义影响,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军队院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导致其与军队院校教学评价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7 个方面。
前文已经述及,课程建设是院校训练部门和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最基础、最经常、最重要的建设任务。但实际上,一些单位特别是部分教研室对这项基础工程说得多、做得少,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或者说并没有像说的那样真正重视起来,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应付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单位还没有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对课程建设的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对课程建设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缺乏深入的思考、整体的研究与具体的部署,抓课程建设的成效不明显。
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建设的效益。突出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上没有严格的课程准入制度,缺少严格、科学的论证,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致使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都比较差。比如,因人设课、重复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单位对课程进行拆分,学时平均,造成课程设置碎散、内容交叉重复、教学效益低下;教研室之间都强调自己单位课程的重要性,压缩其他单位课程,争课程、争课时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
许多院校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都会发现一类现象,即一些教员基本素质、基本功、授课能力都比较强,但评价专家反映听课效果并不好,评价成绩很一般。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严重限制了教员授课质量和水平的发挥。面对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现实,院校课程建设在内容更新上还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尽管一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有其稳定性的一面,但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各学科的相互影响、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对以经典课程为代表的基础课也必然提出推陈出新的要求,需要用现代的观念、思想、方法来讲授一些经典理论;对专业课来讲,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相应的课程内容更新也应更及时,决不能落后于部队建设发展实际。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将教与学紧密连接起来的纽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当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满堂灌的讲授法仍然占主流,抑制了学员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些课程虽然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但在实施中也仅拘泥于对一些事例、战例、案例的泛泛罗列与简单讲评,缺乏系统性与深刻性,更没有重视学员专业能力的培养,总体效果不够理想。多媒体技术手段、课件使用上存在误区,照屏宣科的现象比较普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没有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反而削弱了教员的教学基本功,限制了教员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一门课程的教学梯队除了要有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的带头人之外,还要有一批学历、职称、年龄、部队经历等结构合理的骨干力量,才能保证课程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但现实情况是,一些院校的主干课程带头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课程梯队人数较少,仅有三四名教员,甚至个别课程只有2 名教员单独承担全部教学工作,教学上只能是单兵作战、单打独斗,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根本无从谈起,也自然不可能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还有的课程建设队伍人数虽然多,但结构同样不尽合理,如梯队中没有高职人员或初职人员,普遍缺乏具有丰富部队经历的教学骨干等。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的课程建设往往仅限于单门课程,教学改革也仅限于局部改革。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进程加快,客观上要求军队院校的课程建设必须由单门课程向课程群、综合课程扩展,教学改革必须由局部向整体发展。这就形成了课程建设的系列建设、整体优化的新思路。对于这一新思路,一些院校虽已认识到其重要性,也希望从整体优化的角度重新组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大信息量,但由于一些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不在同一个系(部)或教研室,协调起来困难较大、问题较多,导致课程群和综合课程建设进展一直不大。
课程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料的积累很重要[4]。有的课程教学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说起来头头是道,却拿不出准确、翔实的资料记载,尤其是对历年的教学文件、教学考评资料、教研活动记录、教改措施、教学科研成果汇总等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收集不够全面。此外,还存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少,尤其是高水平的省(部)级以上甚至国家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奖缺乏,特色项目不明显等问题。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涉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军队院校应围绕当前自身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全面、系统地实施相应的整改优化工作。
顶层设计的质量是决定军队院校一切教育训练工作水平的关键,课程建设也不例外。因此,院校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院(校)、系(部)、教研室(中心)课程建设三级负责制。院校所属教学单位(各系、教研室等)要按照本院校课程建设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以主干课程建设为中心,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并认真组织教员就加强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合格课程和优质课程的标准等进行讨论。要落实责任制,并与岗位职责相关联、与考核内容相挂钩,充分调动起广大教职员工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使课程建设深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水平“双高”的教员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要大力开展教学质量抽查、教学比武、教案评比等活动,使教员主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鼓励教员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发挥老教员对课程建设的专业定位作用,发挥青年教员的创新精神,注重培养业务骨干和有前途的高职人员在专业上有所作为,注重培养青年教员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并脱颖而出。要制定有关政策,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务晋升以及评选优秀教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优良的制度环境,强化教员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教员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对评选出的院校级优质课程授予“优质课程”荣誉称号,提供一定数额的建设经费和奖金,并从中择优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和军队、总部(大单位)级优质课程。
军队院校应本着择优扶持、重点建设、分期分批的原则,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建立滚动立项建设机制,资助优质课程和主干课程建设。系一级教学单位对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要给予关心和支持,投入相应经费建设课程,并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课程建设负责人要写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目标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形成较完整的课程改革计划和可行措施,并通过论证答辩后方能立项。要强化教学改革立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将院校级以上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与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同等对待。在保证教学研究专项经费投入、加强对原有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管理、强化教学研究成果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性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到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要加强课程建设经费管理,严格按照经费使用范围审批经费,确保课程建设经费不挪作他用。
针对课程总数偏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院校应探索建立课程准入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并据此建立一套开放性的课程管理体制。第一步可在选修课中进行试点。一门课程能否开设,不是由哪个专业、哪个部门说了算,而是由审定课程的专家来决定。同样,一门已经开设的课程能否继续开出,则要由课程的受众——学员来选择。院校应适时成立独立的专家教授委员会,负责审定课程;改革选修课开设模式,扩大实施选修课选修试点;允许有新课程随学科和现代科技发展以及部队需求而开出,同时可以不断有一些已经开设的课程因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被淘汰。只有课程建设进入到这样一种良性循环,课程才能始终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蓬勃发展。
课程群和综合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其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主干课程适应学科的发展,以分支课程适应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课程群和综合课程建设最重要的是解决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前后衔接和专业课的内容更新等问题。这既是当前军队院校的一项学术研究课题,又是一场教学改革的攻坚战。在课程群和综合课程建设中,院校应注意理顺纵向和横向2 个方面的关系(纵向指一个系列有哪些模式、哪些层次,横向指有哪些系列、哪些类型)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课程体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系列进行建设,达到加强联系、减少重复、压缩学时、增强效果,进而整体优化的教学目的。
课程评估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开展课程评估是做好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院校应建立制度性的、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估检查办法和标准,健全同行评价、课程质量调研分析、学员教学信息反馈等制度。特别是要切实优化专家评估方式,按照成熟一门验收一门的思路,采取周期检查、定期评估的办法,滚动循环、遴选淘汰、不断推进。各课程承建单位要建立课程建设档案,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达标程序、成绩与问题,做好文件资料存档工作。院校要定期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通过评估验收的各类课程进行复查和指导,对在检查、评估中发现的后续建设工作不力、水平明显下降的课程,停拨后续建设经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于军队院校而言,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重点工程,抓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事关办学育人整体态势,事关课程教学实际效果,事关军事人才培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怎样强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军队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自身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的放矢地加以整改优化,确保自身课程建设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1] 刘宏煊. 论课程建设的三大关系[J]. 海军院校教育,2002(5):14-18.
[2] 李硕豪,杨国学. 论课程建设[J]. 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8):21-23.
[3] 高班颖,王子欣.军队院校教育新视点探索[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105.
[4] 张翠芬.当前高校课程建设中的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