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美术教学

2014-08-14 14:59魏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审美能力以人为本

魏芳

摘 要 中职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促进,在思想上、灵魂上用美术的魅力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学习兴趣 创新精神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118-02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职美术绘画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中职美术生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美术基础浅,底子薄,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学习效果差等问题。为此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几点探索和尝试,以求和广大同仁共勉。

生本教育是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突出教得少,学得多,突出合作,突出探究。我在教育教学中立足生本教学理念,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美术课程设置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的模式,强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强调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本,强调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国画《花卉》,我先组织学生到校园观察月季花的形态、结构、生长规律等,形成感性认识;再结合欣赏古今画家的月季花作品,介绍中国画的构图、墨色变化、笔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个别发言,阐述观点,探索表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拘一格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表现花卉,创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它是以职业教育和就业为主,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一切,面对未来。中职性质的学校的美术教育多数为电脑艺术创作服务,它涉及到了形体、色彩、创意等。中专生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人在初中并没受到过良好的美术教育,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的照着葫芦画个瓢,或者有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学习美术需要天赋,没有天赋怎么学也学不好,从而导致了对美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兴趣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不断推动兴趣,才能让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取得成功。针对中职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出发点就是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或者每一单元都把它建立成一个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可以达到成功感,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就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例如在图案设计的课程中,我编制了设计班标模块,要求学生设计多幅图案,融汇不同的艺术语言,并进行构图,构思,描绘,充分去表现自己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技巧。学生在创作中成功,收获成就,激发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美术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学习基础的美术绘画知识外,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讲授构图知识,线条美感,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体会到形式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艺术的灵魂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多角度能力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美术是艺术活动,学生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具有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才可实现。绘画构图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我们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综合一体,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各学科综合利用。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发现不同的材料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即使创作的成果不理想,也要鼓励和赞扬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

客观评价学生的作品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怎样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确实是个问题。美术是比较主观性的学科,这也就出现了同一幅作品有的老师欣赏,有的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差异。在实践中,我注意到一些教师以学生绘画技巧为标准,比如是否“形似”,是否线条流畅、画面干净整洁。这样评价学生的作品,会让学生单纯的觉得绘画就是模仿,形成了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我认为,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要将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作为评价依据,给学生人性化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如果这样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就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自尊心。心理学表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蕴藏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为学习主体提供机会,使他们的愿望成为现实。友好的切磋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接受、赞成和重视他人,有利于克服学习主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拓展积极思维,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处理各方面的能力。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审美能力以人为本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