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真正让学生有所得

2014-08-14 01:38王晓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贾岛自然段读写结合

王晓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62-02

读写结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我工作开始就已经听说了,大家也普遍认同这一个观点,但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所以这次新课标共有4次强调了“听、说、读、写”的联系,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们知道解读文本就是要解读文本的意(文本的内容)、道(文本的情思)、形(文本的表达),而解读文本的形是最接近语文本质的,也是目前最被大多数老师所忽略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1.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课上安排写的训练就要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其实,写作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却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得以快速提升,长期来看,“慢”其实就是“快”。2.教学关注点的定位问题。内容与形式,有的老师习惯性地关注内容,比如,“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某某人的特点”“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景色的优美”等等,在这样以内容为思考主题的问题统领下的语文学习势必难以顾及作者是用什么形式呈现内容的。那么,如何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能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其深刻内涵,更要返回到语言文字上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提高谋篇布局的本领,使得“言”“意”兼得呢?

[案例一]

教学《推敲》第5、6、7自然段(教师已补充贾岛前次冲撞京兆尹刘栖楚的故事)。韩愈明白贾岛误闯的真相后,就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他提出了用“敲”字的三种好处,“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这位老师就从这一句入手,设计了这样的写话:此时此刻,贾岛斟酌了许久的问题迎刃而解。“连连点头”,一定非常高兴,想起上次悲惨的遭遇和今天美好的缘分,心里更激动,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写话)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贾岛听后,连连点头。他使劲地拍了拍脑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不是真的呢?望了望眼前头戴官帽、身穿朝服大名鼎鼎的韩愈,心里特别激动,韩愈果真是才华横溢、学识超人啊!他连忙走上前施大礼:“久仰大名,今天幸会一见。您的见解独特深刻,令草民佩服;您的心胸开阔宽广,令草民万分感动!”说完,他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体会:

此处写的训练是以写助读、以写促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可见,这里的写,不仅仅是为了写。我们在钻研文本时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善于挖掘、利用课文中的一些“空白”处、“简略”处、“矛盾”处,创造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避开“串讲”“说教”的枯燥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不同角度拓展补充文本,学生就会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水平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提升自己情感体验力、思维想象力和人文素养。

[案例二]

教学《荷花》第三自然段。有位老师先用课件演示荷塘中各具情态的白荷花,然后引导道:“白荷花到底有哪些优美的姿势,作者并没有写出来。叶圣陶爷爷也许是想让我们通过想象去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或许是故意要考考小朋友们,看你们能不能写得比他还要好。有信心写好吗?”(学生动笔)一个学生写道:“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你看,这边有两朵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像亲密的小姐妹在窃窃私语,你看,那边碧绿的大圆盘间,有一朵荷花悄悄地露出了小半边脸,正含羞地向我们张望呢!”还有个学生写道:“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荷花躲在荷叶下面,好像是在和谁捉迷藏;有的荷花刚刚露出水面,风一吹,好像是观音菩萨的宝座在轻轻摇动……”

体会:

从教学实践来看,此处学生的仿写是成功的,既细化了作者的描写,又丰富了文本的意境,且与原文气脉相通,相得益彰。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学生阅读的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好文章往往蕴含着表达的方法与艺术。恰当地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精妙写法可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语言积累,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髓,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们在落实读写结合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种课堂上的不良倾向:第一,有位老师教学《荷花》一文抓住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练笔。虽然“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两句话句式整齐,省略号暗藏玄机,似乎值得去写。可只要学生一动笔,他们就只会照葫芦画瓢,写出“青蛙蹦过来,告诉我害虫的味道”之类的句子,思维难度太小,且前后连贯起来斟酌,会发现原文语境遭到了破坏,读起来感到累赘。此处练笔因为所选的点不对,反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第二,不少老师都喜欢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安排总结性小练笔:课文学完了,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或者,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类总结性练笔笼统空泛,既没有挖掘出文本意蕴,也没有“反哺”文本感悟,更没有活化学生的言语心智,学生既没有得“意”,也没有得“言”,更谈不上表达方法的迁移,似有画蛇添足之嫌。第三,《草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感受了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色后,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性练笔:“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你最想做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很显然,这个小练笔,完全游离于课文学习之外,偏离了文本内容,脱离了课文语境,既没有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也没有内化表达方法,纯粹是为想象而想象,为练笔而练笔。

阅读教学不仅要学生“悟”思想、“悟”语境,也要更好地“悟”写法、“悟”如何表达更加贴切、更加具有表现力。在解读文本的三个维度中,“写什么”是基础,“为什么写”是线索,“怎样写”是关键。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寻找并创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体悟运用,让学生适时动笔,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才具有价值,从而让“读写结合”真正成为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力增长点。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贾岛自然段读写结合
“推敲”一词的由来
贾岛寻医记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美丽的秋天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贾岛推敲
贾岛推敲
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