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4-08-12 08:02桂花
成才之路 2014年2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调查研究

桂花

摘 要:如今,我国农村牧区小学的教育教学存在有些问题,尤其是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的课堂效率甚微。因此,农村牧区小学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多元化和准确化的定位,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逐步迈向成功。

关键词: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情境教学与创设;调查研究

教学是把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真正的互动才能使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达到最高。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质,并且也是我国教育机构下发的必修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只有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一切教学都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本文就根据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且对农村牧区小学教学课堂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

一、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完全投入沉浸到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下,并且在课堂当中开展全面的“探究——互动”教学模式,来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另外课堂当中的一切教学模式存在的状态和教学方式的呈现都是以师生之间的文本信息互动为基础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丰富并且发展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独立解决问题,通过《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开设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据科学调查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农村牧区小学教育当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专业的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担任的,并不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上会存在严重的误区。另外,《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地位不断下降,导致教育的功利化日益加剧,直至跌落到可有可无的地位。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经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是学科教学艺术严重缺失的一种表现,这种放羊式的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师对这门学科轻视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农村牧区小学一旦对学生的德育不到位,便会造成他们的道德品质存在缺陷。因此,给《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重新进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二、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理论

基础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涵盖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思想品德和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关系到小学生的思想构建和完善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面对复杂而又现实的生存环境不仅有着极大的探求欲望,还存在着对众多事物的困惑和不解。尤其是农村牧区的小学生,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存在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大相径庭的现实反差,因此,对于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十分必要的。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设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为目的,不但对于他们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视,同时还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主动探究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努力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按照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当中成人化的倾向不再出现。教师要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且要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使他们能独自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课堂的枯燥无味。教师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要努力调动课堂氛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贯彻和实施,使课程目标完全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之上。

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教学情境,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为学生在往后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三、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基本

流程和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从而达到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情境而去创设情境。

第二,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才能在体验中收获经验和探究能力。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都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探究互动与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各种价值观健康发展的良好教学模式。

第三,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归纳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流程,在这一重要的环节当中,只有经历思想的交流碰撞,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四,学以致用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学效果提炼升华的最好时机,可以使学习效果经历一次质的飞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结语: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从本质上来看,教师要采用探究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师生互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构建的过程。总之,只有把农村牧区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才能使教师制定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的教学目标,并且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的放矢、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探究——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

会》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5).

[2]盛秋红.多元定位让课堂生成精彩——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的一点浅见[J].新课程,2013(6).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调查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及对策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