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姣
摘 要: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孩子艺术、审美趣味的文化教育,教师应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制订适合学生的音乐教育方案。教师可以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各种渠道辅助教学,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欣赏音乐,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另外,教师还应根据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合适的解决方案,完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小学音乐 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被广泛重视起来。如今新课程理念更印证了这一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寻求新突破,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并不是很受重视,原因很多。其实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初次深入学习,对学生将来的音乐素养甚至艺术理解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学生起初都会表现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因为音乐教学的不尽如人意而使很多学生慢慢对音乐课程丧失了兴趣,逐渐开始对这门课程应付了事。那么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其对音乐的感知还是比较强烈的,而且他们好奇心较强,爱好模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实施音乐教学。第一,开拓音乐天地,营造充满音乐的氛围。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唱歌表达友好等,激发他们自主听音乐、学音乐的兴趣。第二,音乐和游戏相结合,使音乐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一些和音乐有关的游戏,如唱歌猜歌名、看图抢答乐器名称、简单有趣的音乐小品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各类能发出声音的玩具、乐器,尽量让他们多接触,让他们自由探索、自由揣摩,让学生更立体直观地学习音乐。这种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提升对音乐的认识。
二、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学会欣赏音乐。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把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及教会学生分辨几种乐器作为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地教学生一遍遍地看谱学习。其实这是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利于发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教师在培养和巩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音乐中要表达的情感和蕴含的道理。教师还可以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作词作曲者的创作灵感等。音乐教学应该不只是教授音乐旋律,还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思考音乐的思维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应该在对音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以提升。教师在教会学生一首歌曲,或者让学生听一首歌曲之后,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音乐中要表达的情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音乐,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通过反复播放情感表现最激烈的部分,让学生自行体会音乐的表现方式和蕴含的情感,然后辅以介绍音乐背景、创作灵感、作者生平等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高年级教学中,还可以加入对音乐的辨析,播放节奏相似但情感迥然不同,或者节奏虽不相同,但是情感表达类似的音乐,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形成对各种不同音乐的独特见解。
三、针对音乐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制订合适的解决方案。
1.音乐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音乐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小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层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水平进行识谱教学。在教学低年级学生时,首先要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因此在选曲时要教授一些吸引力比较大的歌曲。不仅歌曲吸引力要强,乐谱也不能太过复杂,毕竟识谱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幼儿歌曲《闪烁的星星》为例,全曲朗朗上口,旋律动听,而且乐谱简单易学,除了乐句尾音是二分音符外,其余都是四分音符。在学唱前,一般由教师范唱,学生多听,乐谱的使用不是必须的,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听觉上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到了中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唱名,此时注意教学侧重点的变化,让学生逐渐脱离老师,能够独立完成乐句、乐段等,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些曲目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背唱“唱名”,当然教学过程中决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当注意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加入一些游戏环节,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识谱教学虽然只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只有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歌曲本身的难易、长短、学生接受程度等因素,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制订合理教学方案,以生为本,才能收到良好学习效果。
2.合理评价,因材施教。
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既要对学生突出的音乐学习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在今后音乐学习中找准方向,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而且由于学生特点不同,教师要尽量在兼顾全体的情况下,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音乐,让其在已有的基础上,每一节课都有进步和提高。
适应时代和当代学生的变化,音乐教学不能停留在以往固有模式上。教师们应当心中时常装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出发,制订音乐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爱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5).
[2]乐玫,杨迎.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J].教育学术月刊,2010(07).
[3]刘稳.浅谈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艺术教育,2006(04).
[4]罗金军.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大舞台,2010(03).
[5]郭正航.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