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 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4-08-07 11:54林耀华
师道·教研 2014年5期
关键词:会学培养能力政治课

林耀华

〓〓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倡导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呢?

〓〓一、引导学生想学、会学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中学生个性活泼,好胜心强,渴求自立,喜欢独立思考。为使学生想学、会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某种知识之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讲明该知识在本学科本专业所处的地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产生学习的欲望。如何使学生会学呢?第一,预习法。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眼、动手、动脑,及时地把那些基本概念、原理,重要的句、段勾画出来并标上醒目的符号,容易记的快速记住。对于一些新知识和自己认识含糊的知识要点应慢读细读,仔细揣摩,前后联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有针对性地等待教师的精讲点拨。第二,思考提纲法。在学生自读课文前,教师给学生读提纲,为学生学习本框知识做向导。所谓思考提纲,通常要依据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设问或点拨的形式,紧扣重点、难点,纲目明确,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启发。

〓〓二、锻炼学生“会问”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会“问”,才会增长智慧。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概括他做学问的体会是:“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就是说,会问,才算会学。作为学生应善思、善问。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例如,我们在学习九年级“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讲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有的同学就问,为什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和私营经济大幅度上升,这不就说明公有制主体地位在不断下降吗?针对学生提问,教师要充分肯定,并逐一讲解,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化,让学生在探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智慧。

〓〓学会“问”,才能有所创新。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上,只在每事问”。这就告诉我们学习需疑的道理,生疑质疑是创新之母。如何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出质疑呢?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常带问题看书,寻找答案,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以民主和谐为核心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喜欢学生多提问题,提疑难问题,这就更需要教师去真诚地关心爱护,耐心地鼓励他敢想敢问。难题的逐步解决,学生才会有点滴的进步,才全逐步消除胆怯心理。如此教学,能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正确改进教学方法。

〓〓三、开展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尝试自主探究和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要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例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借助工具书、上网查找资料、咨询专家等方法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了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研究性课程,即以调查、实验、设计、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参与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中,讲文化生活时让学生开展地方文化调查,讲政治生活时举办“时事述评”,讲法律常识时举办“法制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学培养能力政治课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