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欣
在刚刚结束的我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共有14位县(市、区)选拔出来的英语教师参加。评课内容为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6 Outdoor fun 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作为一名评委,我深深地感觉到英语教师素养在不断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在不断增强,总体表现为教学过程流畅,教师的语言清晰、简洁,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件制作精美。但是,综观这14节课,一些看似轰轰烈烈、华丽精致的活动,却有些牵强,无益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些课堂成了教师展示其授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教学效果差。
一、多媒体使用泛滥化,偏离教学的重点内容
当今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它的直观性效果与大信息量使它成了当今教师课堂教学的“宠儿”,课件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抓手”。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师似乎都不知如何开展教学。因此,课前教师往往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制作课件。尽管课件精美、夺人眼球,但没有起到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的作用。有的教师甚至把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呈现在PPT里,削弱了英语口语听力训练的效果。
【案例1】本课A2环节,执教者为了呈现单词period,先通过课件让学生根据录音猜一猜“Who is he in the picture?”,当九宫格完全消失,随即出现一张小孩的照片。学生见此,立即开始热烈的讨论,纷纷猜测是某著名的歌星、影星……接着,教师又呈现一张照片,学生立刻哗然,原来这是20年前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通过两张照片的比较,教师引出短语different periods。
尽管课件衔接得当、操作流畅,但是从知识的新授角度而言,执教者不走直路偏走弯道,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只是为了呈现新单词period,未能达成有效的语言输入量。该环节的重点是认识Mozi, Lu Ban, Cai Lun, Marco Polo四位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在风筝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如果教师在该环节直接呈现四位历史人物的图片:These four people are very famous in history.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periods. (板书生词period)就可以直接引出生词,教师可以利用A3里与人物有关的历史年代加以介绍,教师通过表述,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学习四位历史人物,并为完成A3的听力做有效铺垫。学生通过介绍能明确四位人物与历史年代的关系,并能口头简单描述四位历史人物,如:Mozi made a bird out of wood.通过这种形式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操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A2的重点,只要学生能正确把任务与事件相匹配,就达成了本环节的目标。通过课件呈现任务,直观明了,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听、说训练,效果好。
好的课件离不开流畅的程序与巧妙的设计。该案例中,执教者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制作课件,而是偏离了本节课主题,偏离了本节课中心。好的课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活力。精当的课件如果不能为教学服务,那也只能属于“画蛇添足”。
二、展示活动随意化,无视课堂的活动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新教材、新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
本课作为一节综合技能课,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以及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活动不仅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反之,无谓的“活动”尽管有趣,却冲淡主题。
【案例2】开课伊始,执教者为了引出风筝话题,先询问学生“What your favourite outdoor activity?”,然后呈现带有灿烂阳光、绿油油的草地、竞相开放的花朵的图片,引出“Spring is coming. Its the best time to fly kites.”。教师紧接着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风筝,询问学生:“Who would like to fly a kite here?”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一个男生被有幸选中,兴奋地牵着风筝在报告厅内飞快地跑起来,大家的视线追随着那个男生,饶有兴趣地看着,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教师在复习户外活动名称时,设计了“放风筝”活动,目的是渲染气氛、活跃课堂。回看这一活动的设计,且不说授课地点不具备一定的风速,单看这不够开阔的空间,让学生牵着风筝满场跑,危险性可想而知。活动似乎很热闹,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很高,个个都想尝试放风筝,跃跃欲试的手如雨后春笋,但这热热闹闹的活动于教学有什么样的益处呢?
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准确地谈论一些户外活动(outdoor activities)。该活动无论实际效果还是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无意义的。这样的活动只是成为娱乐学生的一个片段,增添了教学过程中一些欢乐的气氛,却谈不上“有效”。
三、板书设计摆设化,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PPT以及电子媒体等的使用,板书在课堂中使用越来越少了,很多教师甚至放弃了板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课中,大部分教师都很注重板书的设计,清晰、工整的板书以及优美的字体无不体现了教者扎实的书写基本功。但是板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板书?老师们并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
【案例3】执教者在呈现每个新单词时,均做了板书。对生词中的一些双元音、长元音等音标,都作了标注,充分体现了教者“以音标教授单词”的理念。整个板书,从书写到板书格式,无不体现了教者精心的设计。但是如此精心设计的板书,教者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既没有利用音标强调字母发音,教会学生按照音标记忆单词;也没有利用板书带读生词,巩固所学内容;更没有利用板书引领学生回顾与“Chinese kites”有关的信息,反而凸显了该教师“为了板书而板书”的心理。
Integrated skills作为“听、说、读、写”综合课型,要为Task写作板块作好语言铺垫。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有关风筝的信息。因此,在听前环节,执教者可以对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生词做板书,如:四会词汇 wood, period, century, excited, mobile phone;词组make a bird out of wood, use bamboo to make kites, in the 13th century, become famous for, from then on;句型Its dangerous to swim in the lake. Remember to take your mobile phone. Now everything is ready. Shall we go?;等等。
板书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授课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它具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通过看板书,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该课的重要内容。这些板书不仅为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提供了凭借,而且为学生巩固知识提供了依据。通过这些keywords,学生就可以产生积极的联想,无论是复述短文内容还是自由对话,学生都有“路”可循,有话可说。
四、教学创新自由化,削弱教材的实际作用
教材是我们实施教学任务的“本”,也是达到课程标准的载体。我们呼唤教学创新,但并非是抛弃文本、另起炉灶,而是以新课标为依据,对教材作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调整或补充,使教学过程更流畅,使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符合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4】本课A3部分是听录音完成短文,执教者没有利用本课的听力录音,而是自编了听力材料。
执教者把教材听力材料中的一段文章改编成了四位历史人物的自述。比较这两份听力材料,改编后的听力材料明显语言简单、语气轻松,虽然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但是其口语化特点,不仅弱化了语言的完整性与规范性,且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原材料中虽然有些较难理解的年代类单词,但是并不影响学生完成A2、A3的练习。因此,这样的创新反而显得“事倍功半”。
事实上,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或是依据教师板书的key- words,学生之间开展自由对话,彼此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以创新的语言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和点拨,可以引发学生更多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因素,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找准学生创新、求新的支点,把英语课堂教学创新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本次市级初中英语评优课中所反映出来的“多媒体使用泛滥化”“展示活动随意化”“板书设计摆设化”和“教学创新自由化”等四种典型不当的教学行为既不可取,也没必要,更无实效。它其实哗众取宠、劳而无功,有悖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纠正——回到返朴归真、提高实效的课堂教学的正道上来。否则,势必会南辕北辙、误人害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善在用法。我们呼唤高效、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师生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让教师的劳动闪耀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些应该是我们永恒与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