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英 赵思曦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社会科”在美国作为正规的教学科目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指贯穿K-12的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一系列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具有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的通识课。目前实施的全国性的课程标准是2008年修订的《卓越的期望:社会科课程标准》,其框架包含了十个主题轴,每个主题轴都整合一个或多个相关学科,由浅入深地贯穿于K-12各年级的社会科学习之中。小学阶段,“社会科”是按照一个综合学科进行教学,是与科学(生物、地理、物理等)和数学相区别的一门综合课程。到初中和高中,“社会科”则指称学校的“社会科”学部,分学科进行教学,各州课程的设置有所不同,但大体都通过分科教学如世界史、公民与政府、经济学等课程完成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各分科课程也制定了自己的学科标准,注重相关学科的具体深入的内容。这种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构成美国社会科独特特点,也为其实施议题探究法和时下兴起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提供了适宜的舞台。其中,贯穿K-12的“公民与政府”分科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整个美国社会科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公民能力为目标”的特征,也反映了与现代公民教育理念联系较为紧密的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公民与政府课程标准》与议题探究教学和“翻转课堂”理念的关联来厘清美国公民教育课程的诸多设计理念。
进行公民教育是社会科的首要任务,“公民与政府”课程是培育公民的知识、技能、信念、价值、态度和行动最重要的课程。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异质的多元文化与同质的价值追寻,一直是公民教育的难点和重点。美国并非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对异质价值观放任自流,而是力图通过公民教育培育公民的核心价值观。《公民与政府课程标准》作为一个指导性文件,深刻地反映了这一趋向。纵向看: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K-4年级、5-8年级、9-12年级三个阶段,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学什么、为何学,以及达到怎样的水平。每个阶段课程标准都是基本不变的五大主题:“什么是公民生活、政治和政府?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础是什么?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政府是如何体现美国宪政民主制度的目的、价值和原则的?美国和其他国家或者世界事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美国民主中的公民角色是怎样?”[1]三个阶段的学习依次对这五大主题进行深化。横向看:三个阶段的五大主题内容下设诸多小知识点,不同主题下的这些知识点呈现延展、拓宽和深入的趋势。五大主题针对下设的每一知识点,先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概括和理论阐述”,对该知识点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提纲挈领地论述;随后采用“内容标准”以递进式的表述方式逐步剖析知识点。
“内容概括和理论阐述”中包含大量基础性信息,这部分着重解决“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设置宗旨。“近代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皆以民主为进步。公民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也以民主的政治制度为基石。”[2]公民课程毋庸置疑旨在培养具备公民能力的公民,因此其内容必须体现国家的根本意志,或是体现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公民与政府课程标准》强调公民对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吻合的主流政治文化认同的培养。“美国公民教育的一大特点是非常注重建设一个美国主义的宏观情景,以达到‘无意识性’的教育。”[3]该标准中以大量有关美国现实的案例,或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等隐性素材,反映美国政治文化的优越。这种“公民认同”的内容安排奠定了教学前提,催生了学习动力,体现了公民教育的价值。比如在讲到美国政治文化内容时,要求学生能解释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共同的政治和公民信仰以及价值观在维护宪政民主方面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学生应能解释是共同的政治和公民的信仰和价值观而不是民族、种族、宗教、阶级、语言、性别或国籍定义一个美国公民;解释承载美国政治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基本文件,如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与权利法案以及其他来源,如联邦党人著作、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宣言’、‘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四大自由’、马丁·路德·金的‘来自伯明翰监狱的信’、许多美国最高法院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等。”[1]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学”问题上,每一知识点下的“内容概括和理论阐述”最后落脚点都是公民的“行动能力”。虽然力主塑造公民价值认同,但在如何塑造问题上并非强制灌输,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旨在表明这个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是一种进行之中的观点的汇集,一种寻求新的、更好的实现民主理想的方法;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考虑关于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向善于思考的人们提出挑战。”[4]标准中提供大量案例鼓励学生通过对政策的讨论或对当前和历史上重要的政策性观点或决定进行批判,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和能力。这种对公民行动能力的强调,体现了其公民教育极强的实践性,集中体现了“重行”而并不“轻知”的特点。其教育内容的传达目的是为了培养有判断力的公民,让他们养成正确的选择习惯和理性的决策能力。
为此,要求教师在具体贯彻标准的教学过程中,不再只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自身决策能力的培养。实施这一课程设计理念的议题探究法在美国社会科教学中已经发展为较成熟的策略,它旨在鼓励学生关注争议性话题的知识和理论,进而运用社会科学的概念、原理和思维方式,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信息,进行归纳思考和综合推理,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法对社会、知识的作用、教师与学生角色等要素做出以下界定:(1)社会是充满问题、挑战和冲突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公共议题都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这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内容;(2)知识不再是绝对真理,是可检验和质疑的,知识也不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用来理解和认识议题的工具;(3)教师作为协助者,帮助学生对议题做界定,不断提出问题,挑战学生的观点甚至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个人立场做出有力论证;(4)学生积极投入反思式学习中,一方面融入社会文化,理解个人作为社会公民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作为独立思考者,以审慎的眼光对待周围事物。”[5]
近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日益成为社会科教学中议题探究法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新形式。“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没有单一的模式——这一术语被广泛运用,用来描述几乎任何提供课前讲座,随后进行课堂练习的课堂结构。”[6]它与传统的课堂讲座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完全相反,而是倡导学生在课前观看简短的视频讲座,而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原来作业中的问题,社会科主要是通过实践练习如讨论、角色扮演以及模拟活动等进行教学。传授知识的视频讲座的选题内容在翻转课堂中往往被看做是最关键部分,可以由教师自己创作发布到网上,也可以从网上优秀的数据库中进行选择,这取决于教师课前充分而精心的准备。旨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与政府课程标准》涉及大量社会公共议题,为教师选取议题提供指导,通过议题探究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看似无意,但却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式,隐蔽性地使学生“自动”完成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首先,多学科性与跨学科性。该课程标准指出:“实际上历史、经济、文学和其他科目加强了学生对政府和政治的理解,但他们不能取代持续、系统的公民教育。公民和政府应等同于其他学科。它就像历史和地理一样是一个边缘学科,但其实质是以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和法学为背景的。”[1]我们从中看出,美国公民教育是诸多课程的整合,这也是其特殊性所在。单看美国公民与政府这一课程,它依托学科但不唯学科,既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也体现了问题的整合。反观该课程标准内容涉及大量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比如在论述美国政治制度如何为公民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内容时,标准在内容提要部分谈到政府的正式机构和流程诸如政党竞选以及选举是公民参与和选择的重要途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途径是许多协会和群组构成民间社会团体。美国的宪政民主是动态的,有时甚至是无序的。政治过程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在平稳和可预测的方式下运行。公民试图影响当权者;反过来,那些当权者试图影响公民。“如果公民不理解政治进程,以及如何有效地参与其中,他们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和疏远。对政治进程的理解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参与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学生应能评估、掌握和捍卫关于公共议程如何设置的观点的立场,解释公共议程包括哪些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占据公众注意的事项,如犯罪、医疗、教育、人工流产、国债、环保、国际干预等等。”[1]我们看到,有效的教学对主题的处理方式是综合地以跨学科领域的方式构建主题,促进学生的社会理解力和提升公民技能的。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议题探究或翻转课堂的模式呈现,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教授技能。
其次,连贯性。《公民与政府课程标准》被强大的连贯性所支撑,知识主题一以贯之,不同学习阶段对应不同的内容,这些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基础上所制定。不同阶段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既有交叉又有渐进式的发展,不疾不徐呈现“螺旋上升”似的连贯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社会科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大主题中“美国和其他国家或者世界事务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例:强大的连贯性突出体现了其“公民能力”养成特点,围绕几条明确的主线展开不同的知识点和侧重点,便于构建连续的、长效的教学过程(详见表1)。这样一种结构形成了明确清晰的评价标准,既可以清楚看到学生在不同阶段在不同主题上的学习梯度,又对课程形成连续的评价机制;甚至可以评价教师连续性的教学效果,以便教师选择合适、高效的教学方式。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制定一个高标准要求学生去达到,而是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成熟的探究方法和教学策略,引导并支持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师要确保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并提供可以操作的挑战性任务,积极引导学生把他们所学的内容与先前所学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能够提出建议和问题。经验显示,议题探究和翻转课堂对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大有裨益。
表1 K-12阶段的课程连续性示例
再次,针对性。“内容标准”紧扣“内容概括和理论阐述”,内容扎实,有较强针对性。“内容概括和理论阐述”规定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而“内容标准”是对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细化;“内容标准”中所制定的目标更侧重于“公民能力”的具化,大多贴近生活,富有实践性。一方面使得实际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明确知道自己所应该达到的能力标准是什么,在学习完这一知识后该做到哪些。这些真实教学内容更像是给教师的教学建议,比如讲到“美国社会的多样性”特征时,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评估、获得以及捍卫有关美国社会多样性的价值和挑战的观点立场。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学生应:“识别美国社会多样性的诸多表现形式,例如,地域、语言、人种、宗教、种族、社会经济等;解释多样性合适和有益的原因,例如,增加更多选择、培养多种多样的观点、鼓励文化的创新;运用历史上和当代的案例,来解释由多样性带来冲突的原因;评价能够解决多样性冲突的诸多和平途径,这些途径能够尊重个人权利,并且促进了共同利益。”[1]
第四,主体性。根据 “内容标准”,列出诸多“能力期望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小点,这是对内容标准的完成水平做一个令人满意的确定,它详细说明了“什么样的好才是足够的好”。该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他们对内容标准的完成,如调查报告、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和考核标准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通常在课前选取诸多议题,运用合适的视频或文字资料传递给学生,学生首先自主学习,课堂上再进行讨论或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讨论或辩论的主持人,对学生的思考表现出兴趣和尊重,鼓励学生提出理由充分的论据,在讨论基础上发表自己意见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教师“不能总是认可学生的观点或要求全班讨论这些观点。而是有时要以建议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观点作出回应或提出挑战,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问题的误解和观点中存在的纰漏,或对问题复杂性的认识不足”[7]。在评价学生报告的过程中,教师主要看学生对其决策的解释方式在逻辑上的清晰度和一致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会直接告知学生何谓正确的价值,而是采用讨论法、分组研究与报告、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法、探究法及价值澄清法等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让他们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通过对诸多争论性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关心争论性议题,鼓励学生承认相反的观点,尊重多数人立场,对价值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保持敏感,认识到社会差异的现实性和长期性,愿意承担社会责任,采取社会行动,愿意通过服务公共事业等各种方式更加理解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种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看作是主动的知识探究者以及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正是实施议题探究法和翻转课堂的主旨和初衷。
第五,跨时空性。《公民与政府课程标准》不是依据学生生活范畴本身特点设计,而是主要以客观外在世界设计课程,内容涵盖国家、民族、世界等范畴;以外在世界发生或存在的事物,逐步缩小自身的“公民范畴”;先让学生理解外在世界,再教会他们处于这样的外在环境中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一设计并非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和主体性,而恰恰是看到当今多元化时代的特殊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种方式受到“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冲击;它不同于同心圆由近及远的构建模式,这种由远及近的内容构建能够迅速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超越其自身环境,引发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世界政治、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发展影响美国人民,需要美国做出合理且有效的政策回应,以此来应对这些发展。因为全球的普遍联系,许多紧迫的国内问题,包括经济和环境问题,这些也是国际问题。因此,曾经被认为是区分国内和国际政策的明确界限在许多情况也无效了。”[1]为了参与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讨论,公民需要了解世界的发展以及它们的影响,甚至需要评估应对它们的建议。美国公民教育同时反映了知识不断变化的本质,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时间推移下产生的变化、发展的现象和概念,要形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例如在学习“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一知识点时,通过议题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就可以形成诸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教学体验,描绘基本价值观和原则的冲突,同时给出历史上和当代有关这些冲突的例子;再考虑这一问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有共同的解决方案等。这些讨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便于他们形成全面的学科认知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美国有一百多年实施议题探究法的经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批判精神已经成为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由于受杜威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重视和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也养成了质疑和批判的学习习惯。在网络信息时代,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受到广泛欢迎,它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布局,学生课前自主学,课堂上开展活动,教师针对性指导,引领学生运用课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的问题。在美国,议题探究方法和翻转课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审慎思考、批判思维、独立判断的能力。具体到社会科学习则在于培养未来公民处理公共事务时,具备对话与协商的能力,兼顾不同群体观点和立场,遵循规则,具有参与社会事务时应有的态度、责任感与正确行为,这对于我国社会科教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价值观念层面,“美国背景下这一方法与民主社会的诉求密切结合,要应用于中国教育实践,我们需阐明这一方法传递的核心社会价值,以及如何令学生融入社会文化的同时又保持独立思考能力。”[5]这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国教育来说,的确是一大挑战: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是一个容易出错的模式。尽管这个想法很直接,但一个有效的翻转课堂需要精心准备。录制课程需要一部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以及课外和课内的元素结合,让学生理解这种课堂模式并积极准备上课。因此,引入翻转课堂意味着额外的工作,同时可能需要教师掌握新的技能。”[6]我国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必定会束缚翻转课堂的实施。教师一直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一直以来是我们教学的要求,而切割成部分的议题或翻转课堂要求的微课程势必打乱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教师可能也不太清楚议题探究所涉及知识的范围究竟应有多宽,传统的社会科分科教学也没有足够宽的视阈涵盖众多议题所涉及的知识,教师缺乏把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概念进行关联的技能。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前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查找和阅读材料的方向,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并转化为便于学生学习的视频形式,这都不同于传统的直接讲授。教师需要具备辅助学生自己建构对知识理解的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因为教师要对课堂时间合理运用,组织讨论、辩论、研讨等活动比讲授花费更多时间,对于课程内容的科目或课堂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而言,兼顾所有内容或所有学生都是极难完成的任务。
据美国一项调查,“学生一直抱怨失去了面对面的授课,特别是他们感到在线分配的视频可以被网上任何人看到。抱有此观点的学生可能不会立刻欣赏到这一模式中实践部分的价值,想知道他们的学费能够给他们带来他们不能自行网上冲浪得到的东西。最终,即使学生接受了这一模式,他们的设备和网络链接也可能不支持视频的快速传递。”“学生的角色也有相应的变化,他们中的许多人习惯于被视为教育过程中被动的参与者,教师为他们服务。翻转课堂将更多学习责任置于学生自己的肩上,给他们更大的参与实践的动力”[6]。经验显示:议题探究和翻转课堂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用;对于学习动机较低的学生则成效不大,因为他们较难完成高度自律的学习任务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更适合在高年级实施而不适宜在低年级普及。
对于外部环境而言,我国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具有社区、社会团体等教育合力,大多依赖于学校纯课程的教育,课程标准大多规范固化,教师的自由发挥空间也相对较少,严格的教科书指导对于培养学生“行动能力”来说是一大障碍。对于考评而言,成为公开统一的标准化考试科目的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和运用议题探究方法教学时,也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不改革考评制度,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也会受到制约。
议题教学和翻转课堂在实施中虽有诸多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行。相反,为迎接新一轮教育革命,社会科教学要做出积极努力,进行系统完整的改革。
[1]National Standard for Civics and Government[EB/OL].http://new.civiced.org/standards.
[2]赵亚夫.从课程标准看美国的公民教育架构:以科罗拉多州为例[J].中国德育,2010,(12).
[3]陈荟芳.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7,(4).
[4]高 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5]徐慧璇.议题中心教学法在美国社会科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13,(5).
[6]7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Flipped Classrooms[EB/OL].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81.pdf.
[7]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B/OL].http://www.socialstudies.org/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