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意义

2014-08-04 02:05罗传沛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

罗传沛

摘 要:目前,社会大量需要“汉语—越南语”双语人才,越南语成为热门。就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讲,广西华侨学校提出并实施了“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创新。本文就“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创新及其国际化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中职学校 商务越南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化教育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日趋紧密,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广西与越南直接接壤,经贸往来更是密切,大量需要“汉语—越南语”双语人才,越南语成为热门。由于社会对越南语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在高校中出现了商务越南语专业,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就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讲,我国高校都是采取“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的专业知识,第三年到越南留学。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广西华侨学校提出并实施了“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创新。

一、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背景

广西华侨学校自1998年开设商务越南语专业以来,利用广西与越南接壤的地理优势,一直致力于商务越南语专业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建设,在近15年的商务越南语教学中,培养出1000多名社会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其中约有800多人到国内外企业实习,就业对口率超过80%。

在商务越南语专业建设中,经过调查论证,确定并实施了“3+3”人才培养模式。“3+3”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项基础职业能力,与“首岗胜任、岗位适应、岗位提升”三项职业成长能力的对应培养。“发展型”则指各能力间渐进累加的关系。此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在教给学生生存技能的同时,尤其注意决定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素质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职业思想素质、职业认知水平、职业实践能力6个方面来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以往的越南语教学侧重于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从基础的到深度的,在校期间的学习都是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能困在学校课堂上学习,而忽略了社会对越南语人才的专业、能力的要求,学生初到社会只能从零开始再次学习,学校学到的90%都不实用。学生埋怨学校,社会也怀疑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了改变这个尴尬的现实,广西华侨学校越南语专业的带头人、骨干老师等有关人员经过多方调查论证,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且探讨出“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恰逢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的契机,政策和资金到位使专业建设更是如虎添翼,恰到好处地实施了“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学生而言,“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设计模式,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考验,学有所用,我们从教学时间、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想方设法找出适合学生学习规律,以及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1.调整教学时间,实现与国外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

第一、二学期是方法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越南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求知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课程设置上着力于增加专业课,侧重于听力和会话的学习,争取在此阶段让学生能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根据越南语的语音、语法规律自学越南语语言知识。

第三、四学期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方向(导游、导购、中越贸易、会展、商务服务),重点培养学生的越南语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这个阶段侧重于分类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意向,选修升学或就业课程。即毕业后想就业的,就选择导游、导购、中越贸易、会展、商务服务等与就业方向相关的课程。毕业后想升学深造的,实施国际培养方案,与越南海防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让学生直接到越南高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提高培训,学生在深入学习越南语的同时切身感受越南民俗和生活。

第四、五学期,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三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发展型的商务越南语人才,也就是不仅仅具备越南语的应用能力,而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拥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成为具备发展空间的发展型人才。

2.调整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技能并存,打造一专多能的人才

为了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学生就业情况,为课程体系改革打好基础,广西华侨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老师专门到越南海防、河内以及国内的北京等地方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国内外10多家销售旅游商品的企业,与近80多名管理人员、导购人员以及广西华侨学校实习生、往届毕业生进行了交流与座谈,调研了解广西华侨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体系、学生就业实习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听取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企业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礼仪、管理类、会计类课程,让学生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

(2)学生职业素养方面:鉴于学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稳定性差,吃苦耐劳和钻研精神不够,在职业认识和职业素养方面建议学校能在教学初期加入人生观、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主人翁精神,提高职业意识,摆正心态。

(3)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建议多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胆量和沟通能力,以便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很快地进入就业角色,适应企业与社会的要求。

因此,在广西华侨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有专业课《越南语基础》《越南语会话》《越南语听力》外,还根据企业和实习生的建议开设了专业课《导游》《越南语导购会话》,以及技能课《会计》《国际商务》等。

三、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化教育中的意义

广西华侨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3+3”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在国际化教育中起到双赢作用。

1.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合作办学

促进学校与越南高校、越南企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进一步促成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交流和合作。每年广西华侨学校派老师到越南海防、河内等地方进行调研考察,主要工作是送学生到越南留学,看望在越南工作的学生,同时与高校联系,洽谈合作办学事宜;与越南企业联系,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2.促进学校留学生工作的招生和教学工作

随着学校在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影响力扩大,每年都有近百名东南亚留学生到华侨学校学习中文,其中越南留学生占50%。为了推进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中越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组成1对1的互相学习队伍,促进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扩大学校影响。

四、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就业发展的几点设想

1.立足于广西的企业

对于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教师应解放思想,不能只局限于与区外从事导购的企业合作,也应该立足于广西的企业。目前,90后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远离父母到外省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也表示不愿自己的孩子远离身边,只要能独立工作就好。因此,商务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可以考虑广西的企业,校企合作可以考虑与广西企业深度合作,为广西经济发展服务。

2.多鼓励和帮助学生创业

学生并不是100%对口就业的,即使在实习阶段是对口就业,但实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分流到社会其他的专业岗位上。学生适应岗位要求的会发展得很好。据越南语专业班主任反映,该班有学生毕业两年间年薪达30万~40多万的。反之,学生不适应岗位要求,还是被淘汰,甚至毕业几年都没有工作。实际上挣高年薪的学生还是少部分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低薪而要二次、三次就业的大有人在。因此,我们考虑与其辛苦找工作,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创业。创业是个很广泛的话题,这里暂不进行探讨。但是学生创业这个思路是可以考虑的,由于信息发达,学生见多识广,创新的观念和想法很多,作者认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可以适当在学习之余,在校内开设学生创业的实训场所,让学生做老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不论是在全自治区还是全国,广西华侨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都是个“孤单”的专业,因为没有前车之鉴,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经历了自己打造骨架、造血、吸取营养、慢慢丰满羽翼的艰难过程。因此中职学校的商务越南语专业规模小,人数少,中职学校越南语教学研究的领域内容少,层次浅。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的招生规模经历了2003—2009年的高潮和2010—2013年的低潮两个阶段,由于受国际形势以及中越关系波动的影响,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招生再次陷入困境。但事实证明只要有中越间的经贸往来,中职类越南语人才的需求量就不会减少,我们还是应该加强职校学生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力求打造综合实力强,经得起社会风浪,适合社会需要的商务越南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雷明珍,张曦,江海燕.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其在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意义——以红河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1(1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