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达
摘 要: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中等职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尝试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中等职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从提高中职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感入手,提升中职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 自我效能感 体育教学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该理论已被心理学界广泛认同,成为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在许多不同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中等职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尝试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中等职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从提高中职中职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感入手,提升中职体育教学的成效。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中等职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一种技术教学,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非常重视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1.吸引中职生主动参与教学
中职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中职生体质与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吸引中职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中来。在体育教学中,中职生能否主动参与、自信尝试、顺利完成某个技能动作和身体锻炼任务,与他们自己能否完成不同具体活动任务的能力判断有直接的关系。体育教师善于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能帮助中职生树立信心,增强他们完成体育技能的信心。
2.帮助中职生正确面对困难
体育课中,学生可能会因体育活动遇到损伤、相关运动(如中长跑)极点的产生和运动中出现的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大多数中职生都在学习上遇到过很大的挫折,挫败感较强。面对挫折,许多中职生选择回避或认输的做法,体育老师应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中职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产生挫败感时,进行指导,及时调整,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中职生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愉悦,帮助中职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困难。
3.帮助中职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在教学时,体育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地获得肯定,从而帮助他们将体育运动作为自己自信心的源泉,树立终身体育理念。这不仅实现了中等职校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而且也帮助中职生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二、有利于培养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源获得关于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的信息而形成的。根据对信息来源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影响中职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感因素有许多,体育老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人们判断自己能力部分地领先生理和情绪提供的躯体信息,尤其是包含身体运动、应对应激和健康活动领域中,效能判断更加依赖于生理和情绪提供的效能信息。体育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教学的氛围松弛有度。这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老师与中职生关系要融洽;二是提高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包括教学语言,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2.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是个体自我效能信息中最强有力的来源,对自我效能感形成影响最大。体育老师应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大部分的学生在目标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从而让中职生在更多的体育行为和技能上获得成功,最终达到加强中职生运动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因此,中等职校的体育在设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认真钻研体育课程大纲,更要全面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特点,了解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甚至是学生个人体育运动爱好或项目,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从而使中职生在体育教学中有更多的“亲历的掌握性经验”,强化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3.寻找自己的运动强项
中等职业教育体育大纲中,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有一个基本达标的尺度。毫无疑问,这些尺度是所有的中职生都应努力达到的,也是师生共同努力的基本目标。在这个领域内,中等职校的体育老师应较多地应用“替代性经验”,即让中职生在观察他人的行为的基础上,形成对自己达标的期待和动力。同时,教师也应看到每一位中职生在体育运动中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达标要求达到的前提下,中等职校的体育老师要善于帮助中职生寻找属于自己的运动强项。往往在别人帮助下,或经过很多努力才取得的体育成绩,是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利于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而如果中等职校的体育老师能在学生的最后的学习生涯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体育运动上的强项或适合的体育活动,会极大地提高中职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感,从而实现强身健体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