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数学类课程考核方案改革实践与探索
——基于云南农业大学的分析

2014-08-01 12:28吴瑞武郑大川
关键词:平时成绩考试考核

高 鑫,伍 勇,吴瑞武,郑大川

(云南农业大学 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1]。课程考核是教学质量测定的一项重要环节和手段,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取、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起到检验和评价功能,而且还对这些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对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数学类课程中高等数学是全校农林工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而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是理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后续必修课程,也是部分农林专业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为众多专业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理论工具,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素质、传承数学文化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众多高校绩效评价标准仍以科研论文的发表为导向而致使许多教学改革往往后继无力,课程考核的真实目的及意义往往被忽视与曲解,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结合云南农业大学公共数学类课程考核方案的改革与实践,探讨高校公共数学类课程新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充分体现课程考核对教学诸项工作的检验和评价功能,以及对这些教学工作的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

一、公共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变革与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公共数学类课程共分为工科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农科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数理统计,其课程考核模式的变革可分为3个阶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课程综合性全程考核模式。

(一)第一阶段:传统考核模式期

在2005年以前的较长一段教学时期里,数学类课程基本采用较为传统的“期末统考成绩+期中统考成绩+平时成绩=总评”的考核模式,这种模式中平时成绩占的比例较少,在5%左右。该模式在1997年全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前乃至扩招实施初期,无疑是一种易于组织、操作方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尺度相对统一的较好方式,因这个时段的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师生比例相对合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随着高校持续扩招政策的实施,众多高校数学类课程的大班教学已是不可避免,教学班级人数激增,一般在100~200人之间。扩招对大学的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水平、学生入学质量等形成强烈影响。大班授课的出现,为解决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学资源不足等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也暴露了扩招形式下这种课程考核模式的种种弊端。

在执行上,扩招后多数高校实行学分选课制度,统一考试需要人力、物力、时间的多重保障,期中统一考试和平时成绩的评定变得难于组织与实施。

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及考核方式的相对公正公平,在教学工作中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上课时间、统一作业、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价标准等等,一系列“统一”的出现,使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限制了教师的发挥和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和想象空间,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无疑与数学教育要关注学生在数学上的“情感、态度、思维、意识” 的进步理念、与 “以学生发展为本”、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任务格格不入。

由教学中众多的“统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考核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难免陷入“划范围、圈重点”的怪圈。同时也致使学生陷入“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考生“重分数、轻能力”局面。这种考核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发挥自身检验、评价功能,而且在导向方面起了反作用,甚至发展到期末考试成了老师讲什么,就考什么,试题也多为课后作业的原题或课本上的例题或翻版,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评卷也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分数以表示本期课程的结束;这种考核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空间和想象空间,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没有了这样的空间和对学习的兴趣,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阶段:考核模式变革实验期

在2005—2011年间,随着学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考试改革等工作的大力推进,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为学校公共数学课程考核模式变革提供了多种途径。

在工科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中,云南农业大学先后尝试过“闭卷统考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平时成绩=总评 ”,“闭卷统考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总评”两种考核模式。在有“上机实验成绩”的考核模式中,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数学实验,其目是力求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思想、加强数学建模能力,使用数学软件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力求打破长期困扰大学数学教育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局面。然而,在已定的高等数学教学学时中,为数学实验分留出一部分学时成了首要难题,数学实验内容本身就涉及一些最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的介绍、数学软件平台的使用和操作、数学建模思想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实验等,实验学时分配多少在这种考核模式下成了双刃剑,两边教学内容完成效果都会受学时的影响;其次大一新生一进学校就要学高等数学,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为数学实验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了新的问题,许多学生难于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了高等数学的学习;另外这种教学及考核模式对实验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实验评分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这种考核模式就难于实施。

在工科高等数学中加入“上机实验成绩”的考核模式失败后,又采用了“闭卷统考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总评”的考核模式。这种模式对每位教师所授课班级的作业成绩、考勤成绩评定做了统一要求,然而这种考核模式的致命伤是班级学生人数多、作业和考勤考核的可操作性较差,导致作业反馈激励机制失效,学生作业抄袭和应付心态滋生,作业成绩变成“打考勤”流于形式;另外,作业、考勤成绩评定缺少有效监控与管理,往往由任课老师“全程自控”,造成学生该两项成绩基本人人满分的局面,这种考核模式最终演变为期末统考“一考定终身”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其一对教师的导向、反馈功能失效,教师通过这样的考试无法获得和掌握应该掌握的信息,就更谈不上用这些信息去指导和完善以后的教学;其二不能真正科学地、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下大学校园广为流传的“背、背、背,背到优秀生,抄、抄、抄,抄到奖学金”以及考试前校内外复印室挤满大批复印笔记的人就是最好的佐证[3-6]。这种考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极大地伤害了那些认真学习同学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同时助长了作弊之风,败坏了学校的学风。

在农科高等数学课程考核中,本阶段大胆自主研发并使用了“云南农业大学农科高等数学学习考试平台”,该平台基于IE浏览器技术开发,由练习、考试及管理3个功能组成,课余时间学生可自由练习,考试时系统为每位同学随机组卷、自动阅卷。引入了这个系统后,在农科高等数学课程考核中采用了“多次上机考试+平时成绩=总评”的考核模式,计算机上机考试为分章进行测试,讲授完2章就进行1次,平时成绩由作业及考勤情况评定。计算机考试的引入,打破了期末“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计算机数学考试系统题库随机组卷灵活方便、判卷客观公正,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成绩分析统计科学直观。但随着该模式的不断实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硬件设备、题库、系统组卷技术等需要应对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更新完善。另外,考试作弊方式不断翻新,旁窥或传送答案、学生替考等问题出现,为上机考试在技术及管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基本采用与工科高等数学相似的课程考核方式。另外在部分班级中,尝试过“开卷考试+平时成绩=总评”的课程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极具较强的开放性,内容上侧重考察知识的综合性、探究性应用能力,其优点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机械记忆的时间,把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上,但这种考试形式如果引导和控制不恰当,易使学生主动性降低,惰性加强,对课程认真钻研程度不够等。因此,这种考核模式需要任课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病,充分发挥开卷考试的积极作用,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创造实践能力服务。

(三)第三阶段:期末统考成绩+多次过程测试成绩

在2012年云南农业大学提出并探索将公共数学类课程考核改革为教学全过程的综合化考核模式,主要以“期末纸质或上机统考成绩+多次过程测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在不同数学课程的期末统考中采用开卷或闭卷、纸质或机考等多种形式,其中大幅降低期末统考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比例,而加大了“多次过程测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多次过程测试”主要借助“大学数学学习考试系统”开放式开卷形式进行,学生在规定时期内,网络预约进行阶段学业测评考试,系统中心确认并安排学生在考试机房进行相应考试。该模式让教师从考试组织、评阅工作中解放出来,其精力主要放在课堂教学和参与试题库及系统平台建设,开发更多能体现理论知识与创新精神及数学综合素质的开放性试题。技术层面上,利用数据库技术加强了抽题组卷的随机性,降低了相邻考生试题的相同几率;通过网络技术封闭服务器上某些端口号以禁止考生使用 QQ,MSN 等通讯程序,使用基于视频图像的考试监控系统防止考试冒名顶替等作弊行为。这种模式还处于探索性初期阶段,其目标是强化学习过程,建立“课程综合性全程考核模式”。

二、课程考核模式变革的启示与思考

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共数学考核模式,应更加重视和推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形成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考核的评价应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面对当前高校课程考核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要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制度的检测与评价、导向、反馈以及激励等功能,加强教学过程的考核和检查,促进平时的学习,体现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必须构建符合时代特色和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全新课程考核模式。通过多年改革尝试,构想的公共数学类 “课程综合性全程考核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广,这种模式采用教学全过程考察与最终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来加强教学过程的考核和检查,时间周期上课程考核要贯穿于课上、课余、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全过程,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内容上以理解性、应用性和综合提高性试题为主,不仅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10],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在构建和实施中,有以下方面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一)课程考核目的和意义的重新审视

传统课程考核模式的诸多弊端,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对课程考核的目的、意义认识有误所致。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课程考核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不是课程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学习再深入导向工具,是检查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和学生学习课程的效果[3]。必须把考试的目标定位在检查教学效果、教学目的是否实现,是否促进相应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上。

(二)重视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评分方式的科学变革

高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考核模式要求课程不能只侧重记忆,而要更多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上应该变以知识为本位为以能力为本位,传统课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新的考核模式应重在考核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在考题的设计方面,要突出检测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方式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在相应的领域实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这就要求大学数学课程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评分方式乃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变革,课程考核内容打破局限于教材、考前划范围、圈重点的格局,充分为体现和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向性、探索创新性和适用性服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考核方式应打破传统闭卷、笔试主导的方式,增大开卷、口试、阶段性考试的比重,使学习保持在连续、稳定、渐进的状态;评分方式在评定过程中引入多元化标准,以确保评定的准确和客观,改变学生依赖任课教师“全程自控”或依据评分标准答案给分“一考定终身”的给分模式,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全程测试考核累积计分的评分方式,将课程考试的最终成绩的分数有计划、有目的地分配到各个考核环节中。

(三)重视课程考核模式设计原则

一是加强课程教学平时环节中的考核,考核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二是强化考核督导和反馈作用,真正体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促使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考核结果,发现并认真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工作、考核提供指导意见。三是平时环节考核应兼顾考勤、问题提问、讨论、课前预习、作业与练习等,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使学习保持连续、稳定、渐进的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另外,建立相应的考核研究机制和教师激励制度,促进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没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这种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考核模式的改革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它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配套,在其深入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需要教学一线教师的积极配合以及学生们的认可,它是教学工作系统工程中的一环。但为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保持连续、稳定、渐进的状态;更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体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目标,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支持、践行这项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霍九江.高校考试改革的分析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1(13):277.

[2]许秀珍,丁虹,沈春芳.关于《高等数学》考试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6):25-27.

[3]郭小林.改革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1):384-386.

[4]潘晓莉,李燕,周仕轶.本科课程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效与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7-8.

[5]郝艳红,孙楠.高校公选课教学和考核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51-52.

[6]刘素一,薛勇.大学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3):57.

[7]沈月琴,黄水灵.经管类课程综合性全程动态考试模式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考试改革与实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44-13245,13248.

[8]其木格.高等学校综合性全程动态考试模式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1):112-115.

[9]李学勇,孙甲霞,张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102.

[10]张正国.一手抓考风考纪一手抓考试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5):30-31.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考试考核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内部考核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