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的“从某,象某形”探析

2014-07-31 02:41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小篆

刘 征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说文》中“从某,象某形”字中,许慎的分析不甚合理的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说文》中一些“从某,象某形”的字应释为独体象形字,共51处

这类字数量很多,下面归为三部分来介绍:

第二种,字形上甲金文与小篆无大的变化,但许慎分析不合理。

⑥为保证流量计算准确,上下游水位采集不宜紧靠闸室,而应将水位计设置在两岸水面无横比降,无漩涡、回流、死水等现象发生的水流平顺的断面。

第三种,字形上甲金文与小篆变化很大,许慎分析不合理。

二 《说文》中一些“从某,象某形”的字应释为合体象形字,共6处

三 《说文》中一些“从某,象某形”的字应释为指事字,共11处

四 《说文》中一些“从某,象某形”的字应释为会意字,仅2处

五 《说文》中一些“从某,象某形”的字应释为形声字,共12处

结语

综上所述,《说文解字》中用“从某,象某形”来分析字形的情况可以从以上五部分来看,其中因为字体演变等原因造成的这一术语在分析字形中的不合理现象占绝大部分,但是如果据此质疑《说文》,否定许慎则是没有看到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许慎是据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小篆形体进行说解,而我们的说解是据比小篆更古老的字形,所以说解的对象不同。通过对这类字的探讨可以看出,汉字形体到了小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梁东汉在《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中讲到的“汉字的新陈代谢”——“甲骨文、金文发展成为小篆,小篆发展成为隶书,隶书发展成为楷书,这一系列笔画结构逐步简化的过程也就是汉字新陈代谢的过程。”[17]159也正因为如此,若据已经讹变的字形来因形释义,必然会出现诸多错误。

参考文献:

[1]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2] 徐中舒.四川彭县濛阳镇出土的殷代二觯[J].文物,1962(6).

[3]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4] 林义光.文源[M].上海:中西书局, 2012.

[5]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M].上海:上海书店, 1985.

[6]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卷五)[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6.

[7] 杨树达.文字形义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8] 高鸿缙.中国字例[M].台北:三民书局, 1960.

[9]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卷一·夨令彝三跋)[M].台北:大通书局, 1974.

[10]李孝定.金文诂林读后记(卷九)[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2.

[11]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12]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下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8.

[13]梁东汉.说“秃”“充”“失”“佴”[J].汕头大学学报,1993(2).

[14]董作宾.新获卜辞写本後记[J].安阳发掘报告,1929(1).

[15]赵平安.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夬的形义和它在楚简中的用法——兼释其它古文字资料中的夬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周法高.金文诂林(卷五)[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

[17]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许慎说文解字小篆
宋伯军小篆作品
许慎文化园简介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小篆的笔顺特点
许慎德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