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恣肆气长虹——徐渭草书之我见

2014-07-25 22:46成虎城
大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墨法徐渭草书

成虎城

[摘要]徐渭的书法飘逸飞动, 洒脱恣肆,尤其以狂草著称。其草书的笔墨章法特色归结起来大体有四方面: 雄浑紧凑的布局;宽圆古拙的结字;跌宕回旋的用笔;变幻无穷的墨法。徐渭汲古出新,书画并进;他意不在书而在“泄情”,追求“真我本色”的书法艺术效果。

[关键词]徐渭狂草洒脱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093-02得益于经济文化的转型和进步,晚明书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时期之一,也是一个奇才辈出的时期。晚明书坛风气得以转变,徐渭功不可没。因为他在继承书法古典神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创作风格和审美理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徐渭在书法上承前启后,独树一帆,成为晚明书风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坎坷际遇,历练其志

徐渭(1521~1593),字文清,之后改为文长, 号天池、雪月山人、青藤等。山阴人 (今浙江省绍兴) 。

徐渭从小天资独厚,年仅十余岁时就能作《释毁》,其智力超乎常人。诗文出类拔萃,为“越中十子”之一。然怀才不遇,多有挫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遭挫。直至三十八岁,智勇过人的他才被胡宗宪赏识。之后胡宗宪被奸人所害入狱, 徐渭消沉度日,苦闷不已。之后因杀妻而被判入狱七年, 经过朋友多方面搭救后才得以出狱。到了晚年, 愈发愤懑孤傲,最后抑郁而终。

徐渭博学多才, 多有建树。但是他最中意的是自己的书法,他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把书法放在第一位,可见书法在他生命中占了很大的分量。他能诗能文,书画一绝,兼通戏曲等,著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等文集, 还有《四声猿》、《黄莺儿》等戏曲。

二、书风豪放,洒脱恣肆

徐渭的书法以狂草著称,他汲古出新,深得张旭、怀素笔韵,继承发展了唐代的书法要义,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整体表现为豪放大气,洒脱恣肆。他的草书大体有四个特点:雄浑紧凑的布局;宽圆古拙的结字;跌宕回旋的用笔;变幻无穷的墨法。这些特征在徐渭的众多墨迹中可见一斑。杰出的代表作有《草书春雨诗卷》、立轴《行草应制咏墨轴》(苏州博物馆藏)、《草书白燕诗卷》(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等。

(一) 雄浑紧凑的布局

比如徐渭的《行草应制咏剑轴》(图1)。首先,通篇布局紧凑,字里行间看似密不透风,其实内部空间舒朗开阔,气息通畅。字体大小错落有致,字形率真圆厚,用笔顺势而下,点画似乎支离破碎,却统一于整体章法。其次,格局圆浑大气且充满动感。通篇合理安排空间与线条,虚实搭配,使得字距均匀,气息通畅,既避免了拥堵和憋滞,又呈现出满纸飞动、气势逼人的效果。章法松弛有度,多而不堵,散中有聚,在变化中实现线条与空间的统一。再次,笔法浑厚痛快,点画错落避让, 粗细搭配。无论是映带、开合、顾盼等,都可随心而发, 如荆棘丛生、狂风骤雨。虽然横不成行,竖不成列,但却连贯通畅, 浑然天成,尽显强心铁骨之气概。

(二) 宽圆古拙的结字

徐渭对字形的构造真可谓匠心独运。他的《草书七律诗轴》(图2) ,在吸收黄庭坚单字结体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理解,表现得更为粗犷。从单个字来看,体态圆扁,点线连绵,自然承接;同时正欹相生,粗细搭配,轻重有度。看似胡乱挥洒,漫不经心,却能乱中求稳,合情合理。

再看笔画构成,线条浑厚古拙,生猛而险劲,时而爽润痛快,时而枯郁扭折。横笔多见重墨起笔,然后快笔运行再顿笔收回,而且特点是尖头重墨入纸,下抝行运,再压笔下收,以致其横笔都呈下抝之势;再看其纵势,徐渭很少用长直竖线,而好用弯竖造其柔肠,以致整幅作品呈现层岚叠嶂、万马回旋之势。而在折处更喜欢九曲翻腾,一波三折,以“雨”字为例,折笔处明显体现为折顿多变,忽停忽起,憨态可掬。

(三) 跌宕回旋的用笔

如《草书诗轴》(图3),用笔有收有放,并且欹侧取势,体势跌宕, 营造出逼人的气势。观察其行笔,笔锋落纸干脆利落, 跳跃行进,旋律分明。提按顿挫中尽显大气凛然之风骨。用笔时而干脆简洁,时而捻揉推旋,时而疾如狂风,时而顿挫有余。通篇章法无拘无束,潇洒激昂,在自然挥洒中流露出开宗立派之气魄,不论书法而论书神。

(四) 变幻无穷的墨法

在笔墨的处理上,徐渭展现出高超的驾驭能力。字态不仅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憨拙可掬,而且编排独特,松紧有度,动静相生。其墨法变化丰富且有生韵,浓淡干湿变化中既彰显沧桑古朴之气,又率真自由,浑然天成。通篇布局随着行笔间墨色的变化而自由运转,收放自如。在图3中,强烈的墨色对比无不体现出变幻生动的笔墨效果。笔点的开头喜欢用积墨法,从“一”字开始,浓墨起笔,渐行渐淡,直至“月”字,枯墨而收。时而浓墨重笔,时而枯淡飞白;时而粗似团扇,时而细如游丝。无做作之嫌,无摆布之意,率真自然,实乃书中精品。

三、千古激扬,承前启后

徐渭在吸收各方前贤的基础上,总结、创造出了“蘸墨法”、“积墨法”、 “接墨法”等。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技法,而且在思想层面起到了引领和激发的作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徐渭的自嘲。徐渭的晚年书画,无不表现着他的叛逆和孤闷。正因其狂怪性格与世俗不和,以致借草书来表达内心的愤懑和孤苦。

(一)汲古出新,书画并进

徐渭能学以致用,书画结合,并且相互推进,相互借鉴。徐渭对书法的认识不是单纯表面技法上的探索,而是深刻体会到文学修养与笔墨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他临尽古贴而出新意,领尽古意而出新奇,以书画同源之理创出草书与大写意完美结合的新形式。

(二)意不在书而在“泄情”

苏轼、米芾等开创了诗书画相结合的文人写意画的局面,但到了明代,这种诗书画结合的意境却失去了原有的情趣而变得矫揉造作。而徐渭却表里如一,不随俗流,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意识。袁宏道曾评价他的书画为“强心铁骨”,蕴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正如他所题的《半生落魄》诗(如图4)一般,以情入书,情景交融。从跌宕起伏的态势中,不仅可以令人感受到一种倔强、坚韧的人格魅力,而且再加上其独特而流畅的行草书,让人品其画如见其人,洒逸不羁;而观其字犹临川河般气贯长虹。但无论从其字形、字态,还是从墨点、章法来看,无不体现出徐渭怀才不遇、苦闷无奈的纠结心理。

(三) 追求“真我本色”

徐渭主张“本色论”。“本色” 通指人的本性与内质,即尊重人的自然属性。通过对“真我本色”的合理运用,在书画创作中实现真我的艺术追求。

徐渭书法博采众长, 上溯到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兼取苏轼、米芾等。狂妄到心手相忘, 最终独树一帜。在徐渭看来,草书的内质不仅体现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更应该在传承中注入人的“本色”思想,这样才能实现创新与发展。他反对虚假伪劣,提倡真善美的内心表达。最终,他实现了书法理念的创新,并以其狂傲不羁的“真我本色”不断影响着世人。无论是凄风苦雨,还是世事轮回,徐渭都通过书法把真实的内心展现得真真切切,毫无保留。徐渭尝言:“世上假形骸,任人捏塑;本来真面目, 由我主张。”可见,他在自己的艺术实践里无时无刻不焕发着“本色”的魅力。

正所谓“字为心画,书如其人”。徐渭以大气凛然、洒脱爽逸的草书, 引领晚明书坛的潮流。他的草书不单单是对古典的继承,更体现为对自我与时代风尚的探索。徐渭在艺术上大胆创新,身先士卒,为中国书法的变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金梁.明代书法史探微[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2]黄悖.中国书法史·元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罗宗真,秦浩.中华文物鉴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4](明)徐渭.子母祠[A].徐渭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3:78.

[5]秦榕.徐渭早年的心路历程——徐渭心态研究之一[J].固原师专学报,2002.

[6]单国强.明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7]徐建荣.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墨法徐渭草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写意青蛙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阳泉 草书赋》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草书与翻译
徐渭南腔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