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2014-07-25 22:46何光
大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金融工程建构主义建构

何光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涵,对《金融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及其与建构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建构主义思想构建多种模式相结合课程教学模式,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借助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真实内容来说明教学模式的选择与使用。《金融工程》的教学模式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开放,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多变的金融市场,故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还需结合现实状况,不断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金融工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128-03《金融工程》是基于金融创新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带动了金融科学的快速发展,壮大了金融市场,提高了金融效率;《金融工程》作为一门课程,在金融相关专业颇受重视,均将其列为主干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因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和教材编写的引导,有效性欠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操作能力的发展受限,违背了课程教学的初衷,故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但由于是新学科、新课程,已有教学改革研究偏少,因此本文拟借助当代教育理论,对金融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探。从心理、教育、技术、文化以及学生发展等角度看,建构主义适合目前倡导的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需要。同时当前比较认同的学习理论的情境、建构、专注、能力和共同体五大当代学习理论的要素中,[3]建构主义也具有代表性,其有效性得到了肯定。因此,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学生学习为重点,拟从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等方面,尝试探索“以学定教”金融工程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工程》的教学质量。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解

建构主义思想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肯定了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课堂教学形式和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改革重视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从被动型学习变为投入型学习,让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学习任务为核心。[5]其焦点在于关注理解和意义制定,而不是知识的本身,关注知识建构,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关注社会的互动,而不是行为方面。[6]同时,钟志贤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习观包括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知识的社会协商、交互和实践的产物、质疑探究的过程、真实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过程。[3]可见,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知识获得过程进行了动态的解释。

首先,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相对的、动态的知识,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中的知识不是绝对的、静态的知识,师生间不能像传递物品一样传递信息。对于动态的知识,学生需要借助已有的经历和体验主动建构,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或知识体系,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知识内容、思维方式或行为,即皮亚杰认识论中的“同化”。同时,当新知识和已有认知产生冲突与矛盾时,应主动调整或改变原有的认知方式或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需要,形成新的知识或思维,即皮亚杰认识论中的“顺从”。由此可见,学生知识的学习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寻找新的平衡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二,学生是处于动态的建构中,建构强调学习活动及情境的真实性,这决定了学生的建构情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学生正是处于对真理的渴求而主动积极学习,面对矛盾进行质疑、探索,最后建构而获得知识或者潜移默化为缄默知识,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同时,学生在其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时刻都在接受来自社会、教师以及同学的影响,整个建构过程也是不可预测的动态过程。第三,整个学习过程是动态的。知识是动态的表明知识具有主体认识的能动性,表明知识的积累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还强调诊断和反思,因此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改变学习过程的原有轨迹,维持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生成与变化。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

(一)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分析

《金融工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来源于该课程和同类课程的差异,其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不能和其他课程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从课程性质和要求来看,该课程具有金融学、工程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性,运用了工程技术的方法(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来设计、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研发、设计和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策略,采用金融定量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金融市场财务问题。课程知识内容实用性强,广泛运用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尤其重要。从课程的内容来看,《金融工程》主要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具体涉及期权、期货、证券等主要衍生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利用衍生金融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的理论与策略;风险识别、衡量和管理的常用方法;数值模型与仿真在投资收益中的运用等。这些内容都涉及具体的运用情境,教师的单纯讲授与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都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模式构建的启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学习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结合《金融工程》课程特点,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应立足于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体现一种新的课堂形式和课堂氛围。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要素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的改变都有较强的指导性。具体如下:变静态的教学内容为动态的教学内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动态的,教师应充分肯定知识的建构性,结合社会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置于社会的情境之中,同时关注将学生认知和建构的独特性,采取多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改变现有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也应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角色,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建构,师生之间是合作交流的对象与伙伴,摒弃教师就是权威,教师就是主宰的观念,师生平等而友好,共同探讨问题;教学方法中采用变化的教学方法,既满足学生不同智能组合的需要,同时也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和交流环境帮助学生建构;在教学评价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诊断中反思和提高,完成真正的建构。

三、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流程

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故在教学模式构建中,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选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根据实践的效果进行反思、修订及完善,其构建流程见图1。构建的教学模式进一步适用于相关的教学内容验证和深化,促进学生发展。

图1模式构建流程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步骤

1.学生基础与教学分析

《金融工程》课程面对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的运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因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同时,受到社会的影响,长期以来学习和升学联系在一起,对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适应性差,学习的投入度不高,大多数学生疲于参加大学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或者社交活动,未能处理好学习和课余生活的关系,对上课偏好有趣的实用的上课形式。从教学安排来看,《金融工程》是继《西方经济学》、《金融学》、《概率统计》、《数学分析》、《微分方程》等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金融工程》中的投资、无套利定价、风险管理以及期权期货、产品定价内容需要的就是金融学和数学的融合与交叉部分知识,学生若能够深入掌握其中的技能则有利于就业。由此看来,教学模式构建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偏好——有趣而实用,以就业作为外在驱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建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唤醒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基于教学实际构建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教学分析,教学模式的构建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动态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评价等主要环节出发构建。

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并进行归类分析。参照教材内容,结合《金融工程》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内容和工具性作用,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厘清各教学内容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打破固定的教学章节,将教学内容板块化,把教材中较多的章节归纳为三个板块,分别为基础知识原理板块(板块一)、金融衍生产品板块(板块二)和综合案例分析板块(板块三)。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将现代金融的核心问题、《金融工程》及其发展背景、研究内容,《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方法概述以及风险管理、无套利定价、金融产品创新原理等并入板块一;板块二包括:远期、期货、互换及其应用和期权定价理论、方法与应用两个主要内容,涉及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基本知识、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金融互换的基本技术、期权定价、期权平价、复合期权、期权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等;板块三包括:分析全球金融市场基本状况,运用金融风险管理、产品套利、产品定价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以及利用金融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丰富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对于板块一,由于内容的理论性强、信息量大,操作相对较弱,在教学方法选用上采用讲解为主的师生对话互动式,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快速传达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为后面课程的核心内容学习打下基础。此板块的评价方式宜采用口述或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板块二,涉及具体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运用,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关键内容,学生如果能结合其中之一进行深入学习是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满足社会需求的。故此部分教学方式选择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上课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生成、解决与建构,借助机房的有利环境,采用探究式、发现式、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者,对于给定的问题,教师先介绍可能会运用到的知识,学生通过金融软件和数学软件先自己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和解决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决,最后由学生总结出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再进行概括和强调。教学评价时,对于随机给定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学生完成的时间和效果进行评价。板块三属于知识综合运用的范畴,这个板块主要是结合现实的金融问题进行模拟演练,用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给定案例情境,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金融交易,通过模拟股票投资、期权期货交易等,帮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从校外邀请相应的工作人员参与课堂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评价中,可采用金融交易模拟竞赛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深度。

上述可知,对不同的板块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模式如表1。由表1可看出,在保证传统讲授法对知识快速传达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动态生成,对于给定教学内容,根据内容特征选定教学模式和学生情况安排教学进度,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建构与内化,并进一步运用于实践中,去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

表1 教学模式的选用

四、 结语

《金融工程》教学模式立足于建构主义学习观,考虑了课程的动态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度为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从目前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金融工程》的教学模式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开放,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多变的金融市场,故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还需结合现实状况,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尹哲,李恺. 论《金融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J]. 大学教育,2013(7):114-115.

[2]邹晓峰. 《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6):78.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4-139.

[4]危慧惠. 建构主义模式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运用[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4):50-51.

[5]Jonassen D. The Vain Quest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Learning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3(43):6.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8.

[7]周复之.金融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1.

[责任编辑:钟岚]

猜你喜欢
金融工程建构主义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析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研究
金融工程化策略在银行负债类业务的分析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