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王翔
[摘要]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否培养出素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好大学的评判标准。这需要高校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上下同心,培养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应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大学 课堂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044-02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建立起一套完整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育建设,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营造一个空间。虽然高校经过几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的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
一、通力合作是课堂素质教育的前提
(一)全校性文化氛围的创造
高等教育应该具有一种文理兼备、自由思想、有生命意义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塑造大学风格,决定高校定位,培养学生的气质品性。文化氛围的创建,需要高校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两个关键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素质教育需要校园内的文化氛围的创造,这要在一种无言的、充满感情的和信赖的情境下才能发生,才能保持持久的感染力。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获得生命最快速的成长氛围,也是学校文化氛围的积淀。
当然,全校性文化氛围的塑造,高校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很重要。高校的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学习。各部门通过有组织的开展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时时刻刻、一视同仁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精神渗透,给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这必将为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有力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
大学校园不仅体现校园物质文化,而且蕴含校园精神文化,它可以传播文化知识、熏陶积极情感、提升审美情趣,对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走进一所大学,首先感受到的物质形象是校园空间的总体布局,这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相互融合的载体。以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为例,它的教学楼布局参照了北斗七星的图案,教学楼的命名暗含着中国古文化的博大深邃。如图书馆“得一”楼,便取自《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另外,南审的博物馆、艺术馆等场馆设施的打造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渊源。金融学院货币博物馆不仅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源,体现了学校经济类院校的特色,而且是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馆内中国钱币的收藏和展示,为学生和广大参观者揭示了中国货币演变发展的脉络,使他们更加体会到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除了不同建筑风格,学校文化品牌软实力的建设也是建设育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以审计为特色的南京审计学院其校训是“诚信求是,笃学致公”,而校歌、校徽、充满活力的学生社团都在建设校园文化、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什么样专业人才的最直接呈现,也提供给课堂教育最明确的要求和指示。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以拓宽培养口径、加宽加厚基础知识,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大学生在广博的基础上有所专攻。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历史背景、学科渊源、教师力量等,结合社会需要,核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目录,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培养出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生。领导哈佛大学本科教育“核心课程”改革的德里克·博克校长认为:“核心课程所基于的理论,强调的是不同学科领域所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而新通识教育课程所基于的理论强调的是为了有更加美好和富有意义的人生,以及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打交道,一个大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例如:高校成立由校长任小组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宣传处等职能部门领导任组员,通过人才培养修订小组,组织优秀的教师,由教研室、课程组制定出一套科学深入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课程大纲,经教务处组织全校优秀教师审查,由校素质小组审定,实现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并对优秀的教学模式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减少教师由于自身学科背景所造成的知识空白,形成老教师引领新教师,新教师带来新的专业理念的良性循环。
二、人本和谐是课堂素质教育的保证
(一)多元自由的交流
教师处于素质教育的前沿,言传身教的课堂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对专业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系统把握,以及研究前沿的敏锐眼光,对课堂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尤其重要。因此,高校教师的选拔,不仅要求高学历,还要求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科背景。
大学教育,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是一种特有的素质教育的情感体验。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不但是知识和思维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升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自由交流,是最具规律性且学生对象最广的一个空间。潘懋元先生肯定这种自由交流的意义:谈出了许多真实想法,也密切了师生感情。素质教育的成功不能光靠说教,身教才至关重要,言立不如默成,强人不如积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回荡,获得长久的影响。
(二)启迪式的教育方法
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必须突破传统的以注入式、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互动式、熏陶式的教学方法。孔子是提出启发性教学的第一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学生自己参与思考和琢磨是好的教学的关键,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参与的建构者。因此,学生必须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教师只需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关注,师生双方在共同的交互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高校已经得到普及,这给教师带来便捷,同时也使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个人魅力等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特色开始流失。教师在花时间、精力备课,制作教学工具的同时,课堂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也需充分思考。目前有几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拼盘式”的团队授课法,即一门课程可由多位教师共同承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就其所讲内容充分发挥所学所长,这样就能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其跨学科研究和学习的意识。实践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考察,搜集整理资料,已获得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课外学习是补充
课堂教育不仅仅是课内的四十五分钟的教育,课外的准备、消化和外充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根据专业要求,推荐学生阅读专业经典书目,循序渐进了解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并逐渐构建起理性思维;或者带领学生来到野外、纪念馆、公司等地点,增强学生对自然、艺术、社会等的直观感受,升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求真、向善、尚美的精神境界,从而完成高校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另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教务处应联合学生处、二级学院,开展学习小组、实习实践、集体项目、专题研究等模式的实践教学,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时提示、指点,启发学生思维,课后学生独立开展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研究能力要求较高,但能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能否培养出素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好大学的评判标准。这需要高校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上下同心,培养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应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曲铭峰,龚放.哈佛大学与当代高等教育——德里克·博克访谈录[J].高等教育研究,2011.
[2]吴小英.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新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蔡元培.教育独立议[A].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