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玲
摘 要: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教学总结,探讨形体教学中教师隐性知识的内涵、特征,来了解形体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形体教师;隐性知识;内涵;显现;途径
一、前言
隐性知识是创新的源泉。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知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仅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很难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教学无定法,从侧面也反映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体育课中的形体课更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其学科中的专业知识远不止已经被教育专家发现、归纳、格式和编码的系统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凝聚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经验中。在形体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用的一种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来备课,但上课的效果却是有很大的区别,这其中就是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隐性知识潜移默化的结果。有的隐性知识恐怕连教师本人也难感受到和描述出来。形象地说,显性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学者们普遍认为,人的知识结构中显性知识只占10%,另外90%是隐性知识。长期以来,教师都很注重显性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大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隐性知识及其教育价值。只有深刻认识到形体教师的隐性知识并使其显性化,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多元型复合人才。
二、内涵
1.隐性知识内涵
英国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和1906年出版的《隐性方面》两部专著提出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的概念。被誉为隐性知识之父的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很难规范化难于表达出来的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部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波兰尼认为人类是通过主动创造和整理他们自身的经验来获得知识的。如某种专长、学术研究经验等。而这种知识却深藏于脑内,知识的拥有者也不能完全意识到它;因此只能用言语部分地表达它。从个人视觉出发研究隐性知识的代表人物有两位,美国的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认为(Peter F.Drucker):隐性知识不可用语言来解释,主要来源于经验和技能,学习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另一位学者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容易传递给他人。”他还认为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王 德 禄:“隐性知识,也称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者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难以传播。”
2.形体教师隐性知识内涵
不同的学科领域对隐性知识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经过归纳和分析,笔者认为:形体教师的隐性知识主要指蕴涵于形体教学、科研等工作实践中,经过长期积累的、高度个性化的、难以规范或沟通的、难以言表和模仿的、难于与他人共享的、难以被复制或窃取的各种隐性知识。包括个人经验、形体气质、运动直觉、洞察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比赛临场指导能力、教学科研、价值观等。通过归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中,形体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知识。虽然教育专家都很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但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很难有一个标准,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显得不够。往往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种语调都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共鸣。形体教师注重技艺展示、诀窍外显、目光暗示、人格感染、氛围营造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会塑造一个良好的课堂。
(2)在形体教学中,教师以隐性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形体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在课堂中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传授学生的动作技能及其运动习惯及美感、对形体美的欣赏及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形体课本身就针对塑造体型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本身的身体形态、气质就是一种隐性知识,同样的一个动作或表情,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产生模仿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崇拜之情,就可能形成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很难想象一个形态臃肿不修边幅的老师上体态训练课的效果。
(3)形体教师在体育教育科研、学习新知识方面的技能与知识。这类隐含性知识指的是教师个人的科研方法与治学策略。而且这类知识一般具有习惯性,甚至有的已成为教师个人的一种风格,不易为他人所掌握和认识。这其中也包括一个人对一种职业的热爱和其对本专业的学术敏感程度、洞察力以及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4)形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常常与教师个人的技术技能、学习方法与行为修养有关。教学生学习知识不如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形体教学是一个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过程,它具有鲜明的技术突显性,然而技术动作是一种高度依赖视觉的活动,技术的传授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动作示范形式而非口头表述或数字形式表达的。每个体育教师对形体专业技术掌握程度、直觉判断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些技术的掌握往往靠教师长期的实践体验、经验积累获得的。对运动技术的感知能力、领悟能力和意会能力的不同,有时能形成技术诀窍、绝招,等等。
三、显性化途径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新者,虽然形体教师的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体性、稳定性和无意识性,也不能说明其不能转化成显性知识,这是隐性知识的外化过程,同时也是知识的创新过程。在形体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想象转化为语言可以描述和表达的内容,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将想象转变为概念,将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意识到隐性知识的存在,认识到实践教学的价值,然后使它显性化,并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考虑到相应的隐性知识。
1. 注重实践学习和自我形体的塑造
中国有句话:“熟能生巧”,这句话反映了从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完成隐性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使一些形体教师拥有了自己的绝活。形体教师通过实践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顿悟、直觉、灵感、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形成多元开放的思维态势,以求异和发散的思维运用于形体教学中,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的素质教育所需人才,形体教师还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修养,塑造出一个有个性的自我,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形体课是一种美感动作练习,教师自身的形象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教师隐性知识拥有者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归纳、总结,将自己的知识显性化。
2. 加强教师间沟通与交流
形体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隐性知识转化,主要是优秀老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沟通能力等的经验传递,要通过非正式的活动来进行交流,使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汲取别人的经验,比如定期召开优秀教师工作经验座谈会,看课,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另外老教师也要多关注年轻老师,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些闪光点,并及时地总结和优化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很多学校只注意有形的投资,而忽略了这方面的无形投资。
3.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形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隐性知识转化,主要是老师的技术技能、人格魅力、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交流,这需要老师的能力来解决。据调查很多学生一些定型的技术技能,跟老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多找学生谈心,多与学生沟通,使得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多参与学生活动,并给出意见和建议;尤其在体育术科教学中,多注意形体语言的使用,教师要充当学生的长辈和朋友的双重角色。
endprint
4.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把形体教师拥有的隐性知识和智慧通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出来,使其成为学校创新的主要动力源泉。用可量化的报酬激励,把教师隐性知识的贡献进行明确的量化,来对积极贡献个人知识的教师给予报酬。在形体教学中,学校要根据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贡献来建立相应的报酬机制,通过明确的规定来对知识的贡献进行量化,如依据不同级别的比赛中取得的名次不同设立不同的奖项。学校还要注重促进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转化,如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进行有偿报酬的讲座或实践交流,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竞争优势,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所贡献的知识不仅能为自己获得利益,同时也为集体、为学校做了贡献,在物质和心理上都有了一种成就感。
5.建立互信机制
从人际交往的互动网络的角度看,
信任是实现教师与学生隐性知识共享和转化的基础。彼此信任能建立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会朝着知识共享的方向而螺旋上升。相关部门要有意识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开放的对话机会和场所,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
6.搭建知识共享平台
将隐性知识逐步编制成操作规范的论文、总结、报告等文件形式。这样可以加快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速度,扩大交流与共享的范围。教师和学生加深沟通和了解,使提供方转移知识,接受方获取和吸收知识都变得更为容易。
四、结语
形体教师的隐性知识主要蕴涵于形体教学、科研等工作实践中,是经过长期积累的、高度个性化的、难以规范或沟通的、难以言明和模仿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知识。包括个人经验、气质、洞察力、运动直觉、价值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科研,等等。有关 管 理 部门应结合隐性知识的特征,开创一些实现隐性知识的有利机制、环境、方式,从而激励对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实现知识共享,优化体育教学,通过建立内外部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传授给学生。学校这个组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共享,鼓励每一个教师不仅要利用知识,而且要提供知识,制定一整套的人力资源知识共享系统,这样才会使每一个教师乐于提供知识,也乐于利用知识,从而使学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钟兴龙,司虎克.谈教练员的隐性知识[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2).
[2l范文杰.论竞技项目中的隐性知识及其显现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3l李慧萌,汪 波.素质教育视野下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建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