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措+柳春
摘 要: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谢延龙说过:人是一种语言存在物,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人的实现。从而教育与语言有着深深地不解之缘,对语言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的强弱,更能体现出人的交际能力。然而,当今不少儿童的语言教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大部分儿童的信息渠道不够广泛,儿童的生活面窄,儿童家长的知识水平偏低,学校条件不足,教学方式未能创新等原因,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协调,与儿童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儿童语言教学现状的观察,总结出语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以此提出提升语言教育教学成效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能力;重要性;现状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含义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概述
(1)学前儿童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指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培养了幼儿听和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环节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创设多种交际情境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能通过口语进行自由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能力。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前儿童教育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在言行上、情感上与儿童平等相处,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对儿童产生的不同感受和多角度的理解,即使是偏颇的理解,都应怀着宽容与鼓励去对待,解开儿童“金口难开”的心理情结。教师要依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规律,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创设各种语言能力情境,强化语言能力训练,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全面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仅要求人人讲普通话,更要具备其他语言的说话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一定要从小培养,使学前儿童尽可能地用表情、动作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前儿童喜欢与人交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2)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语言的发展时机错过了则难以弥补。语言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婴儿时期,还没有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就必须对该物体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感知,大人在带着儿童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世界的时候,都将伴随语言的参与,将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3)可以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听和说是读写的基础,是入学后实现顺利过渡到正式学习的重要条件。经过调查,我国中小学中写作能力低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白言语的能力比较低,不怎么会说话,写起文章自然杂乱无章。而独白言语能力强,比较会说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出文章一般思路比较清晰,这是因为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学前儿童入学前,如果能掌握普通话的准确语音,学会大量的词汇,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入学以后学习认字、读书、写作时,就会比较容易。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现状
有些孩子胆子小,语言能力比较低,在课堂上害怕发言。而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纠正的办法,孩子也显得比较茫然。由于目前大部分儿童的信息渠道不够广泛,儿童的生活面窄,儿童家长的知识水平偏低,学校条件不足,教学方式未能创新等原因,语言能力训练存在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协调,与儿童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
二、儿童语言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
1.儿童对语言能力兴趣不足
儿童对语言能力没有兴趣,提不起交际和沟通的欲望。一些家长简单地认为只要考试能够获得好成绩其孩子未来就能够发展得较好,而忽视写作、阅读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儿童则会显得紧张、胆怯,害怕或者逃避交际,不喜欢面对面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时往往较为结巴,口语使用不合理,甚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显露出紧张不安的神情。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也显得漫不经心,思绪完全不在此处,宁做旁观者。
2.语言能力教学脱离交际语境
在课堂外部,儿童训练和培养语言能力过程中通常是在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由于儿童年龄小,不够成熟,因而生活阅历浅,所掌握的词汇量也很少,在语言的组织和把握上显得较为生疏,更难以运用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辅助表达思想,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需要逐渐培养。在家长方面,由于大多数家长没有掌握与儿童交流时正确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一旦儿童出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表现时,就会给予一顿臭骂。儿童在学习中习得的语言能力也很少被应用到实际交往过程中,直接导致其语言学习和实际语境脱节。
3.口语交流没有激情,缺乏条理性和流畅度
我们一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越是低年级儿童越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并且声音响亮,但是随着年级升高,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课堂变成了几个活跃分子的“独角戏”,更多的儿童习惯于扮演“陪听”角色。长此以往,儿童的口语缺乏一定的训练指导,因此在当需要用口语表达时,就会出现“神情紧张、拘谨胆怯”的情况,不仅说话声音小,而且内容也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和流畅度,经常话词不达意。儿童态度也不够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在听讲的同时开小差、做小动作。在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农村儿童的家长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忙于农活,孩子交由祖父辈照顾,而祖父辈由于生活空间狭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文化素质不高,平时的聊天生活也是东一句西一句毫无条理性,聊天话题也是漫无边际的,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倾听能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提高学前语言教学成效的对策
1.提高学前儿童参与语言活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提高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小组、集体以及个别等各种结合的方法,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前儿童给予鼓励,并代领他们体验活动乐趣,进而提高学习、探究语言活动的欲望。
2.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提供语言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具备的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新颖的特点,提高课堂上学前儿童对内容学习的感知力和注意力。
3.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促进学前儿童积累语言
每个孩子都具备一双明亮的眼睛,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进行引导,激发学前儿童观察周围环境、事物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孩子探知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学校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结合学前儿童园内的布置,启发学前儿童进行“看一看、摸一摸和说一说”的活动,并引导儿童注意到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并让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参与,能够发现色彩和事物的真实变化,使学前儿童萌发审美的情趣。
4.创设情境在儿童语言能力中的应用
(1)精心创设语言能力情境。语言能力的实质是言语活动,是在某一特定环境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环境”,这种言语交际也就无法进行。所以,在实际开展语言能力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设计与儿童生活实际相契合的情境。只有如此,才可以激发儿童参与语言学习,提升语言能力的热情,让他们能够主动发言。
(2)图书的选择。当下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我们应筛选科学、健康、特殊的图书,给学前儿童进行阅读。要选择印刷质量良好、照片清晰逼真的图书, 这样才能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儿童,同时也能促进儿童视觉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儿童的阅读份额。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重视孩子的阅读课外活动。在进行阅读分享时,要正确引导孩子对插图进行观察,锻炼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3)教学环境的改善。皮亚杰指出,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幼儿才能获得发展。开展分享阅读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宽松、自由、温馨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产生阅读兴趣,并保证幼儿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的环境和机会,将动植物生长规律,季节变换以及幼儿的日常生活都融入到阅读教育中,让幼儿通过阅读充分接触到书面语言,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语言知识,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情商发展。
(4)扩展交往时空,激发语言源泉。课堂教学在发展儿童语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课堂并不是儿童学习、发展语言唯一的地方,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同样会对儿童语言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所以,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拓宽幼儿的交往时空,将课堂向课外进行延伸,让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科学、有效地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儿童良好说话的习惯。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整个教育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学前期语言的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个国家如果想牢牢地立足于世界之林,就必须要拥有高水平的学前语言教育。解决儿童在学前教育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露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初探[J].贵州教育,2002(8).
[2]吕彩萍.幼儿园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2(6).
[3]阮碧霞.谈幼儿看图讲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