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是怎么回事?

2014-07-22 07:39伏新顺伏帅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乳糖酶乳糖乳制品

伏新顺 伏帅

2000 年11月,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2002年9 月,上海市一所小学的学生一天在喝牛奶后出现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的共28名,其中腹泻的5 名、呕吐的1名。随后当地食物专家通过取样(粪便)分析随即指出,此次所谓“中毒”、“过敏”事件,实际上既不是中毒,也不是过敏,而是由“乳糖不耐症”引发的。

近年来,全国还有多起类似的所谓的中小学生发生“奶中毒”事件造成了一次又一次恐慌,可事实其实就是乳糖不耐症。因此专家们认为,学生乳糖不耐受,其实就是阻碍学生奶推广难的重要因素。中国营养专家对中国儿童乳糖不耐症的发生率的研究表明,3~5岁、7~8岁、11~13岁组儿童中,乳糖不耐症发生率分别为12.2%、32.2%、29%,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别为38.5%、87.6%、87.8%。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缺乏率也在增长。

什么是乳糖不耐症

在了解乳糖不耐症之前,我们得先认识乳糖。

乳糖是乳制品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它虽然是人体重要的能源之一,但却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因为我们人体不一定能将其完全消化分解。乳糖进入体内后经小肠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是婴儿脑发育的必需物质,与婴儿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乳糖在肠道经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提高食物中钙、磷、钾、铁等矿物质的吸收率,有助于防治一系列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所致的疾病。

乳糖不耐症,是指由于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或乳糖酶活性降低而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引起的以腹胀、腹痛、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这是一种隐性的遗传缺陷,由分解乳糖的酵素缺乏所引起。负责制造酵素的基因位于人类第二对染色体上,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这个基因不够健全,使小肠绒毛细胞无法制造酵素。婴儿断乳后,乳糖酶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部分人终因乳糖酶缺乏而导致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在儿童中易表现为钙吸收不良、软骨病、体重减轻及生长发育迟缓和难治性腹泻。在老年人中易表现为骨质疏松症。

临床医学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率高达92%。在人体缺乏乳糖酶的情况下,摄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而是滞留在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经发酵分解乳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H2、CO2 等气体和醋酸、丙酸等有机酸,这些物质可造成人们腹胀、肠鸣、排气等症状。肠道乳糖含量增加还会引起肠道内渗透压的升高,阻止对水分的吸收而导致严重的腹泻。

乳糖不耐症的成因

一段时期以来,营养专家一直这样惊呼:“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是人们对乳制品营养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一片赞誉!以往只有婴儿喝奶,目前除了婴儿之外,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都在喝奶。但随着乳制品的广泛普及,再加上部分人群因长期不摄入奶及乳制品也会造成乳糖不耐受,因此目前乳糖不耐症可发生于任何人群。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种类型很少见到。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发病率与年龄以及种族有关,这种类型很常见。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多在机体疾病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

4小儿秋季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这时喝奶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5大剂量服用头胞类、内酰胺类抗菌素后也会损伤胃肠道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乳制品过敏与乳糖不耐受是两码事

乳制品过敏其实就是人体对乳制品中的奶蛋白过敏,也就是人们对乳制品中蛋白质的过敏反应,它首先发生于皮肤(可表现为湿疹、荨麻疹、口周红斑等)、胃肠道(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中带血丝等)、呼吸道(可表现为过敏性皮炎、哮喘等),如不及时救治,个别的会引发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人体内的乳糖酶不足,不能完全消化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就会引起肠鸣、腹胀、腹痛、排气、腹泻、嗳气、恶心等胃肠道的不适症状。乳糖不耐受多于摄入一定量乳糖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本症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并会同时伴有尿布疹、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成人有时伴恶心反应。不耐受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小肠内乳糖酶活性、摄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时摄入其它类食品等等因素有关。

预防乳糖不耐症

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

我们每个人的乳糖不耐症程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乳糖不耐症患者在减少饮用量后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这部分人群来说每天多喝几次,过一段时间后再增加食用量,使胃肠慢慢适应后,症状会有所减轻或完全消失。

避免空腹喝奶

可先吃点其他食物,如食用饼干、面包等后再喝奶,也可以让奶与其它食物一起进食,这样可减慢消化过程,减轻不适感觉。

一般来讲,乳糖不耐症者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与其它谷物类食物共同进食时,牛奶中的乳糖浓度可以得到稀释,使乳糖不耐症程度降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改喝酸奶补充营养

对于大多数乳糖不耐症患者而言,喝酸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乳酸菌后经发酵制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的20%~30%的乳糖被分解,一部分蛋白质和脂肪也被分解成为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使其更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再者说来,酸奶中的乳酸菌对于正常人群也同时具有助消化的功能。故酸奶对饮用牛奶后常有腹胀、腹泻者的乳糖不耐症的人群最为适宜。

食用干酪补充营养

因为牛奶在加工干酪的过程中有95%以上的乳糖都已经随之清除。

干酪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而且这些物质已经经过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发酵,使得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更容易消化吸收。

以其它乳制品(如冰淇淋等)代替鲜奶

虽然这些食物仍有乳糖,但绝大多数人对这些食物的耐受程度较高,服食后不适感会大大缓解。

多喝一点羊奶

羊奶乳糖含量较牛奶低,而且含有丰富的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又可促进乳糖的分解、转化和利用,因此饮用后不易产生乳糖不耐症现象。

此外,羊奶相对牛奶更能养胃,而且营养价值超过牛奶。

与乳糖酶同用

在乳制品中加一片乳糖酶,或喝含乳糖酶的奶粉就可以解决问题。

因为外源性的乳糖酶也可以提高乳糖的消化和吸收率。

改用无乳糖奶粉或低乳糖奶粉

乳糖摄入减少了,乳糖不耐症也就缓解了。

摄入乳制品要抓住时机

喝了出现症状就停一两天接着喝,喝了不出现症状就天天喝,习惯了就好了。

预防乳制品过敏

预防乳制品过敏最彻底、最有效的办法是不食用乳制品,再食用乳制品很有可能同样会犯病。

但话说回来,过敏表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受到食物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决定体质敏感度的高低,如在0~1岁时,由于与外界接触较少,人们主要是对进食的食物可能有过敏反应,表现为湿疹(俗称“奶癣”),无故拒奶,持续腹泻、呕吐等;在3岁以后,过敏反应主要为哮喘;在15岁以后,过敏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湿疹。

食物过敏是指食物中的某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却被体内的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的病原而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湿疹、特应性皮炎、持续呕吐、腹泻、无故拒奶,气喘或者憋气等现象。

1岁以内的孩子因为肠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对外来蛋白质发生过敏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强健起来,有些孩子会自然脱敏,对以前过敏的食物可不再产生过敏反应。不过再次接触该食物时,还是应该慎重,从少量开始,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以免旧病复发。

至于年龄因素,也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肌肤敏感性增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有些人前些年的肌肤并不敏感,而这几年却变得敏感了。这是因为年轻健康的肌肤表面有一层弱酸性的皮脂膜,保持水分,以保护肌肤不受到外界侵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皮脂膜却不如以前的健康,以至于一些敏感物质容易入侵皮肤。

猜你喜欢
乳糖酶乳糖乳制品
乳糖不耐受的人真的不能喝牛奶吗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加拿大批准一种乳糖酶用于酶制剂与部分乳制品
加拿大批准一种乳糖酶用于酶制剂与部分乳制品
舒化奶能缓解乳糖不耐?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
图形在乳制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舒化奶“终结”不了乳糖不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