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爱
摘 要:语文学习需要抓住全文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为例,聚集动词,体会父子情源。
关键词:语文教学;动词;平中见奇;淡中见浓
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语文教师需要“咬文嚼字”,但是传统的“咬文嚼字”似乎偏重了逐字逐句的分析,如果能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语句,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会怎样呢?在教学《背影》时,我设计了以动词为切入点的教学思路。
案例
师:朱自清的《背影》没有华丽的文字,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父子情深。不必说淡似白描的勾勒,也不必说文中铺垫,单是文中动词的应用,对表现父子情深自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自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一、平中见奇,动词中的父亲形象
师:父亲的形象感人至深,最多地体现在作者在车窗望父买橘的感人场面中,举一个例子,如,“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蹒跚”原意是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我们一定会想到父亲不肯让自己的儿子买橘子,仍旧把儿子当小孩看待,从中可以感受到父亲的形象。大家试着从文中再找几个:
生1:“两手攀着上面”,“攀”字用得好,因为“攀”字写出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父亲在爬月台时只能用手按住上面,这对于上了年纪的父亲来说很吃力,“攀”字多么令人揪心,读来令人不禁热泪盈眶。
生2:“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这句中的“缩”字说明此时的父亲较低已无处可蹬,如果手掌支撑不够,那就有掉下来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有多么紧张啊!“倾”字表明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同样令人潸然泪下。
二、淡中见浓,动词中的作者情感
师:这是一篇质朴动人的父亲的赞歌,文章借作者的流泪同样表现出儿子是很爱父亲的。
生3:“当我看到父亲艰难地为我爬月台买橘子后,看到他的背影,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这次流泪是真诚朴素的情感写照。
师:不错,儿子对父亲的爱还表现在另外两次的眼泪中,那么这两次的流泪又能表现出怎样的感情呢?
生:“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次流泪表现了对父亲的不舍;最后,在父亲的来信中,又在泪眼中看到父亲的背影,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进而体现作为儿子的我对父亲的爱,而这一情感是通过若干次的流泪体现的,形成了形式的统一。
品味动词的教学环节,其实是把语言的品味感悟与分析人物形象和分析作者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咬文嚼字并没有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揣摩、推敲、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丰富正确的理解。读出字词外的味道,应该是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
(作者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中阳楼初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