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颖英
摘 要: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新兴学科的信息技术课应选择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式进行。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存在严重的不足。“以学定教”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注重以“学”定“教”,并长期坚持,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化,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学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行为四维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就要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我们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优化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如,在学校举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比赛活动中,指导学生根据主题要求收集素材,用Powerpoint制作主题演示文稿,这样明确且带有竞赛性目的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获取、管理和加工、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能力,并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提倡“任务驱动”,使学生乐学
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要求。
“任务驱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指导思想,能使学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体现自己的中心地位,能够独立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和教学目标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第3章《如何在Word中制作和修饰表格》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美观实用的课程表,给出任务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表格修饰、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就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有些新问题个别学生能探索出来就让这些学生向全班同学演示,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教师点拨指导,最终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每个学生都能做出自己的课程表。
这样,既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又发挥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知识,完成任务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提供自由空间,促学生会学
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探究的学习。
在讲授第9章《电子信箱的使用》这部分内容时,我只是对电子信箱的含义及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免费电子信箱的一些网站,告诉学生我的电子信箱地址,最后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浏览网页、相互讨论等方式,申请一个免费电子信箱,并给我发送一封邮件。接下来的学生探究实践环节,我只是作为点拨者和引导者参与其中。30分钟后,我打开自己的邮箱,发现邮箱中不仅有学生发来的邮件,还有贺卡──他们甚至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如何改变信纸、附件发送、多方同时发送(抄送、暗送等)的操作方法。有部分学生发现在发送完后立即收到了我的回复,我就适时提出了电子邮箱的“及时回复”功能,学生又兴致勃勃地研究上了。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高。
四、鼓励发现创新,引学生善学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利用知识或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现实价值,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第4章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内容时,可以以一份本班学生几次信息技术测试的成绩表为例,提出要求:“求一位学生几次成绩的总和。”学生会采用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将求和的项依次累加得出结论。接着提出:如果要求全班学生历次测试的成绩总和,采用刚才的方法是否非常烦琐?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观察实践,发现用公式法和工具填充柄可以快速地完成操作。这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到了Excel的魅力。正感兴趣时,教师又提出:要算出全班学生每次测试的总分,用刚才的公式法是否又觉得不太方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利用Excel软件中“Σ”求和非常方便。接着教师及时指出,在Excel中提供了许多现成的函数,这些函数就放在“f(x)”中,并引导学生尝试求出全班学生每次测试的平均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而是利用书本、已有的知识不断地探究、发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正在从一门纯粹讲软件使用的课程改变为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价值与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
?誗编辑 韩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