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薇
摘 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能产生强磁场效应,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创造性,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古人云:“教学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并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必须多措并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当前,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情境设计得当,就能产生强磁场效应,就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学生内在的思维和创造性,并主动、积极、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巧妙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就此谈谈几点做法和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欢音乐更是多数学生的共同爱好。因此,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爱好,把音乐引进课堂,吸引学生,正如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音乐歌曲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正好适应了中学生求新求异的爱好特点,优美的旋律对学生来说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成为一个极好的教学切入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接受、处理问题会特别快,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会在“同频共振”过程中迸发,此时,抛出问题,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歌曲融入思想品德课,学生怎不为之感染,为之动情!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第一课“难报三春晖”一框时,我播放了《天下父母心》这首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歌词无不叩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我先扫视全班一下,然后走到他们中间,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深深的触动,体现出感同身受,甚至有眼眶荡漾着泪花的,还有几个学生正悄悄地擦去眼角的泪水,真是情到深处时呀!于是我趁“情”抛出问题: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父母感恩之情、孝敬之心油然而生。这样把音乐融入思想品德课,能孕育情感,升华认识,产生了强磁场效应,那一节课的学生比平时更懂事、更可爱,而且在每一个问题抛出后,他们争先发言,答对率极高。
二、捕捉社会热点创设情境
这里所说的“热点”,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把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突破口,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内驱力,为讲授新课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前提和基础。例如,我在进行八年级《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一框的教学时,便抓住“私人邮件网上晾晒30多天”这一热点材料:去年7月19日,郭力用电子邮箱发送了一封邮件,8月11日从朋友那儿得知,自己发送的邮件被百度在网上公开了。学生听完材料后议论纷纷,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我因势利导,接着问:(1)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2)如果你是郭力,你会怎么做?(3)你会主动做出哪些事情让他们尊重你的隐私权?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教师进行适时穿针引线,学生明白了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堂链接社会热点内容,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更好地完成新课讲授的任务。
三、联系学生熟知的事例或现象创设情境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周围有许多现象和事例,由于他太平凡、太普通,往往被人们忽略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中发生的现象或事例,结合材料加以剖析,揭示平凡事例中的深刻学问,以此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收到了“就地取材,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两代人的对话”这一框题时,我利用幻灯片出示两个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例:
1.一天,妈妈收拾你的房间时,发现你的日记放在床头,犹豫中妈妈打开了它。这时你正好推门进来。
2.周末到了,你要玩电脑,妈妈说:“人家张大姐的乐乐整天待在家里,认真作业,哪像你,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写完作业就算完事了。学学人家吧……”
让学生看了上述事例后,我便问学生:(1)假如“事例一”中的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第一感觉是什么?(2)听完妈妈的这番话,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是很多学生的家庭之经历或现在经历所带来的苦恼,问题一出来,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会不理睬妈妈。有的说:我会和妈妈吵架。有的说:将我跟别人比,我很伤心。这时我再问:妈妈为什么这样做?生1:妈妈是在关心我们。生2:妈妈想我们好好学习,超过别人……看到这时,学生已经开始平静下来,我直入主题: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生这时候才明白教师的用心。经过讨论分析,他们很快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这样联系学生生活事例创设情境,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在解决自身实际问题上有所借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并故意制造悬念,让悬念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八年级“财产留给谁”(有效遗嘱)这一知识点时,我介绍了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然后举出事例。事例讲述的是一位老人被家人抛弃,由邻居悉心照顾,为表达对邻居的感激之情,立下遗嘱,将自身毕生的积蓄留给邻居,儿子闻息,欲夺遗产,将邻居告上法庭。这时,我提问:法院会如何判决?学生一致认为将遗产判给邻居。我再进一层提问:“为什么会将遗产判给邻居?”全班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对于他们的热情,我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后又设计一个悬念:“但是法院却不是以遗嘱方式判给邻居,不是遗嘱那会是什么?”有了悬念,学生的好奇之火随即点燃,求解问题的欲望极为强烈。此刻再巧留时间空白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所在,最后我再导出新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得到充分的调动,对知识的掌握也更为深刻、到位、全面。
五、通过漫画和图像(影)创设情境
漫画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表现手法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视频图像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使学生如临其境,情景交融,感悟其中。思想品德教师通过漫画、图像创设教学情境,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启迪学生思维,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比如,在讲授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框题时,我就选定了学生最熟悉的“飞人”刘翔,把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并获奖的那一个激动人心的影像视频作为教学情境导入,特别是刘翔赛后那些激动自信的语言,在课堂上一播放出来,立刻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兴趣盎然,兴奋不已。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我就问学生:刘翔取得110米跨栏比赛的奥运冠军的成绩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一种精神。那这种精神是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中华民族精神。我因势利导地说:那这种民族精神包含了哪些基本内容?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的学习。这样精心的导入设计一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一种高昂振奋的状态中学习。
总之,只要思想品德课教师适时、恰当地创设出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有效情境,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真正走出苦旅,探索绿洲。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2]文学荣.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M].新华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北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