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的课堂练习的几点思考

2014-07-17 06:39李英杰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应

李英杰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应该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不同层次的知识体验,得到不同能力的提升。该如何让课堂练习更加有效?我有以下看法:

1.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教师应首先确定课程或学科的基础性概念和原则是什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例如:新课标对于《有理数的减法》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并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解决简单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首先立足于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去设计相应练习,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或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或提供给他们数学的阅读材料,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或鼓励他们主动去帮助那些可能暂时落后的同学,形成集体意识。而对于学习尚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去分析错因,鼓励他们自己纠正错误,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可思考的资源

(1)“一题多变”。教师可以在原有习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题目的意图和考查侧重点,整合相关知识点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练习,在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延伸拓展,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原题:已知AB=AC,BD平分∠ABC,CD平分∠ACB,问:图1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变式一:若过D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则图1中又增加了几个等腰三角形?

变式二:其他条件不变,问:线段EF与线段BE,CF有何数量关系?

(2)开放性练习题。教师可利用开放探究性练习题的设置,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图2所示:已知∠1=∠2,要说明△ABC≌△BAD,则可添加一个条件是 。

这是一道条件开放性题,只要寻求其成立的一个条件即可,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师要了解学生能达到的所有学习水平:有些孩子能添加一个条件,而有的孩子可能能得出所有的条件,还有的孩子能总结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探索、交流、大胆发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和收获。

3.恰当运用评价的内容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发展

(1)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准确找出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自评及小组间的互评可以利用量化评比的方式来体现,比如说利用“爬格子”的方式去评价或利用“量化表格”的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表现;也可以和班级的评价机制相结合,比如利用班级的“工资制”来进行奖励和惩罚。

(2)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书面测验是最为常见的评价方式,它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发现他们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基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分层次的课堂检测题目,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不同层次的问题。

(3)对学生学习成就评价时,可以利用延迟评价的方式,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课堂练习或单元测试进行的“考后百分”,就属于延迟评价的方式。

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并努力使学生个性和班级共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促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目标,又促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是每一位教师所要努力达成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善于观察的眼去发现,用善于思考的脑去分析,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努力,这样必然能做最好的教育!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应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