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一、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化表现形式
高校是学术单位,不该有行政级别。学校管理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对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以行政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办学体制,其表现形式为:
(一)高校级别设置完全采用行政级别划分。比如985 工程重点大学是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重点中学是正处级。据统计,我国有31个省级行政区域,15 个副省级城市,300 多个地厅级城市,而985 工程重点大学有34 所,厅级高校1000 多所,因此就包括了60 多位副部长和4000 多位厅长[1]。
(二)高校内部机构设置也完全参照党政机关的方式进行。比如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团委等,不仅政治色彩浓厚,而且官员数量之多让人咋舌。据报道,武汉大学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会议,可容纳700 多人的逸夫楼礼堂居然都坐不下[2]。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内涵
所谓行政化,是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分为外部和内部。前者在于高校与政府关系下的自主办学问题,后者在于高校内部的官本位问题。正确理解去行政化的内涵还需把握以下四点:
其一,“去行政化”不等于不要行政。现代大学同样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没有有效的管理是不行的。行政就是管理,没有行政也就没有管理。所以,行政是高校管理所必需的。朱九思感言:“大学行政管理的作用丝毫不容忽视,但不能因此就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3]所以,高校管理需要行政,却不能过度,更不能行政化。
其二,“去行政化”不是把有行政职务的优秀学者排挤出学术活动。现在高校一般都是找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学者担任重要岗位。不能因为这位学者有行政的职务就认为他是行政的代表,就把他从学术活动中排挤出去。
其三,“去行政化”不仅仅是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取消不取消这个级别和大学的去行政化没有直接关系,最主要的是我们有没有一个严格按照高等教育法设立,有独立办学自主权,符合教育规律去办学的高校体制。
其四,“去行政化”的精髓是规范行政权力。大学等单位一刻也离不开行政管理,之所以要去行政化,是因为行政权力超出了一定边界,在所有领域都成了支配力量,这样的趋势很可怕。因此,去行政化的精髓,不仅是取消行政级别,更在于规范行政权力。
三、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化的解决途径
事有轻重缓急、主次先后。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需要从宏观、纵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从宏观层面上看,理清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高校去行政化的根本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府监督、服务模式。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高校管理领域,同样需要打造一个监督型、服务型的政府。
二是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职能部门的检查、评估。从教育部,到各省教育厅,控制大学的管理措施要减少。减少行政审批权,才能真正减少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干预。
三要建立高校财政拨款制度。当前,政府和学校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就是为了把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隔开,经过人大预算后,把经费放到高校拨款委员会,然后再拨给学校,杜绝以前的“跑部钱进”[4]。
其二,从纵观层面上看,大力培育高等教育的社会中介组织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
未来的政府不再是统治的政府而是治理的政府,“治理”意味着政府不再是社会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得到公众认可的第三部门和私人部门都可能成为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当前可以探讨建立联系政府与学校,联系社会和学校,由非官方也非教育界的社会机构主持的中介机构等三种类型。
其三,从微观层面上看,抓准学术与行政的平衡点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基础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主要发挥领导及监督作用,校长是从大学学术发展的根本点出发,负责学校的日常行政工作。
二是实行“教授治学”,设立教授、副教授组成的教授委员会。颁布《高校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明确教授委员会相关工作职权、任免程序、议事程序和规则等,使之成为高校最高学术权威机构,下设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委员会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5]。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形成多元制衡。落实工会、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健全其运行机制,推行校务公开,增强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度。
四、总结
实际上,行政管理与教授治学、学术本位的管理是不矛盾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空间让学者进行自由的研究和教学。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有利于遏制高校“泛行政化”倾向,更有利于大学精神的真正回归。然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改革会涉及变动社会各方利益,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它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我国整个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有赖于各项配套措施的有力跟进,我们对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 宋昭君.人本主义视角下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 王裴.高校去行政化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
[3] 褚佳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J].国外科技动态,2010(20).
[4] 王琳西.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