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菊
摘 要: 本文以学障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收集资料,对学碍儿作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障碍学生的在校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学习障碍 学习环境 外部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中有部分儿童尽管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或机能障碍,但在阅读、算术、记忆等领域表现出明显的学习障碍。他们常被视为智力发展水平低下,有时甚至被称为“不可教”的学生。这种误解常使他们受到消极对待,并产生自暴自弃、自我否定的消极思想。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1.小琪:男,反应迟钝,沉默寡言,记忆困难,有阅读障碍。
2.小阳:男,神情呆滞,作业无法独立完成,有自闭症倾向。
3.小雅:女,文静,记忆力差。爱好画画。
4.小伦:男,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爱好看漫画书。
几名学障生情况各有特点,能从不同侧面提供比较典型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主要采用了访谈和观察法收集资料。
1.收集材料——访谈和谈话
(1)教师访谈。
C老师是位性情耿直又略显严肃的老师。她很乐意提供信息,她对这些学生有些时候也束手无策。
(2)家长访谈。
利用放学时间和家长进行随机交流。
小伦妈妈:年过四十的她中年得子,很疼爱儿子。每天放学就早早候在门外。她很乐意讲述自己儿子的情况,听得出她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她反复说:“我真的是管不了他了,拿他也没办法。”“全靠你们老师,他只听你们的话。”不停地诉苦。
小雅奶奶:每天负责接送小雅。向她了解小雅在家表现和学习上的困难。谈话中我发现小雅在家时并不像在校听话和沉默顺从。她会和奶奶顶嘴,不做作业。另外,奶奶还说:“学校管得太严了,她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每天放学还要留校……”听得出她很心疼孙女。
小阳爸爸:小阳每天放学总要等到五点半爸爸下班来接。他爸爸是一名干部,平时忙于工作很少过问孩子,只有等考试了才会对他进行总结性批评和教育。
两个月中始终没有见到小琪的家长。他是四个人中问题最严重的一个。电话联系后得知,妈妈工作忙,没时间管他,对他在校的表现一无所知。小琪的表现和他家人的关心不够有关。
2.收集资料——观察
利用听课、批改作业和课余时间观察并记录,选择了2次课,4次课余时间和5次放学时间,采取隐蔽观察方式,以求获得较真实的自然信息。观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抓住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
三、情景分析
对于儿童学习障碍的外部因素,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的。
(一)教师因素——教育态度和方法。
午休息时间,我进教室,小阳看见立刻跟进来,回到座位上。我把要订正作业的同学一一叫进来。小阳一直盯着我,好像在等我叫他的名字。其实他今天并没有作业订正。虽然记忆力不好,但对于不用动多少脑筋的作业他还是能尽力完成的。一直到我报完最后一个人的名字,他一直等着,他有点不可相信,愣了一下,跑过来问我:“老师,怎么没有我的啊?”“你今天没有错啊,恭喜你。”他微微一笑,蹦着出去了。
分析:他极其不自信,对订正作业已习以为常,认为没有订正才是不正常的。在教师的行为态度影响下,他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意识弱,自信心不足。
(二)同伴因素。
四名学生在校时大部分时间花在作业上,下课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和同学关系较淡薄。一次放学后,小琪还在补作业,好几个学生正围着小琪的课桌。
生1(英语组长):Q,语文作业快做,我要回家了!
生2(数学组长):不行,数学就一点,做完就好了,我也急着回家!
小琪:坐着不动,脸上没有表情,手里捏着铅笔。
生3(当天值日生):Q!(在他耳边大吼了一声,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
小琪:本能地退缩了一下,眼里蓄着泪水。
我:大家安静,我看Q这会好像没有心情做了,让他回家吧,相信他明天肯定可以交。
生1:不行,老师说了,他今天不完成就不能回家!我负责监督他。
生2:对,我负责监督他数学作业。
生4:哎,我们班怎么就出了个Q呢?……
分析:学障生在同伴中地位较低,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和关心,被视为累赘。同伴接纳水平低而同伴排斥水平高,没有或几乎没有伙伴,自身就有一种自卑感,学习上没有追赶别人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同伴关系中使他们容易产生抑郁、恐惧等情绪问题,进而加重学习障碍。
(三)家庭因素。
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学习障碍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对于学科无能为力,在子女学习上无法直接产生作用。
小伦妈妈:“我是真的一点都不懂,有时候只好跟他一起学,有时他读错了我都不知道呢。正因为我们不懂,所以他老敷衍我们,拿他没办法。”
小雅奶奶:“我们哪懂,实在是帮不上忙,只能劝她多读多背,可她偏不听,还要顶嘴。”
2.过于溺爱孩子,使他们养成偷懒习惯,先天的问题无法得到后天努力的弥补。
小雅放学在补作业,奶奶几乎成了她的“救星”。
小雅奶奶:“小雅你怎么每天都这么晚,又要坐不到公交车了,等会怎么回家。这孩子。”“老师,能不能让她先回去,我来监督她默写背书,明天再让她交上来。”而结果一般不太理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无能为力,也不可放任了事。特别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需要家长的鼓励、支持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纵容、包庇和袒护。
3.过高的教育要求,对于学习障碍学生来说不切实际。
小阳的试卷上又没签字,我开始和他闲聊,他告诉我爸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家住在哪里……后来告诉我没签字是因为怕爸爸骂,他说:“爸爸总是把我和隔壁的某某比,而我总比不过他,爸爸就打我。”
分析:子女学习好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但对于学碍儿来说,过高的期望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和压力,在疲惫中失去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总结和建议
对于学习障碍儿童,我们的态度和观念都应转变,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这里对在校教育、家庭教养方式建议如下。
(一)学障生的干预应采取综合干预法,即结合教育干预、家庭干预。
“综合干预是改善学习的有效措施”。家庭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不是给予多少具体的帮助,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是激励和理解,过高的教育要求、过于放纵的态度等不当的教育方式只会造成学生厌学、畏学等消极情绪的产生,进而会加重学习障碍。学校和家庭之间应相互理解和配合,对改变学习障碍学生做出相同而非相反的努力。
(二)通过学习动机的激发,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树立自信心、成就感等方式帮助学习障碍儿童。
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激励学生产生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正处于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型过程中,主要在教师、家长、同伴的评价中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经常性的批评和惩罚,家长的言语行为,以及同伴的嘲笑、讽刺等都会引起学生较低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从而失去学习动力,进而加重学习障碍。
(三)特别注意个别指导在帮助学习障碍儿童中的意义。
学习障碍儿童的表现多种多样,因此需要运用个别化的指导,充分利用个体优势促劣势,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个别指导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不是机械性的操练和永无休止的责备。同时个别指导应该是一种综合性指导,它建立在教师、家长的积极配合、及时反馈和有效沟通基础上。最后,个别指导中具有关键意义的评价方式是纵向的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比较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激发学生继续努力的动机,在学生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加强教育。
我的研究就此告一段落,其实材料中还有很多信息可以进一步探讨。如在此之间我是如何尝试对学习障碍儿童施加有利影响,结果如何,等等。这些尝试都是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其中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需要我进一步学习及在今后教育实践工作中逐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