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中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的原因

2014-07-16 19:33:17李秀清
考试周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课外阅读

李秀清

摘 要: 写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现阶段,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因素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期望引起各领域的重视,认清责任,改变现状。

关键词: 中学作文 写作氛围 课外阅读 社会心理

现阶段,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低下,作文难,难作文,作文难于上青天。每当提到作文,学生便皱眉,教师便摇头。一些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害怕、厌倦写作文,一些老师则把写作教学当成章法、技法的论述课。尽管老师讲得头头是道,但收效甚微。作文课上,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咬断笔杆只能写出“假大空”的文章。

实际上,中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现状,远不是“学校、课堂”的问题,它既有社会根源,又有人为因素,既有学生素质问题,又有教师指导思想上的误区。这些根本性的原因,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一、文科地位低下,写作氛围不佳

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表现在学校教育上,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学科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错位等,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挑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重理轻文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作为教学效果缓慢、潜在、不直观的作文教学有自身特殊性,它不像其他学科立竿就能见影。它的效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不是朝夕工夫,教师要显示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如果再加上学校协调不当,各科教师之间抢时间,作文教学的地位、写作氛围可想而知。这样大、小环境的影响,无疑会弱化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学习母语,不是靠传授,而是靠阅读积累”已成了古今中外教育的共识。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作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然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

(一)阅读量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孩子已习惯在电视、电脑、MP3前渡过,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调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5%,能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不超过3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的低阅读量下,下笔怎能有神呢?

(二)阅读取向的不合理性。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在许多中学生在读课外书,这是可喜可贺的。实际情况是,有的人书读了不少,到头来似乎长进不多。原因何在呢?步入课外阅读误区。就总体而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许多中学生对中外名著、中国古典文学、诗词等优秀文化瑰宝不甚感兴趣,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更是无人问津,而对武打、言情、漫画、时尚类的图书则趋之若鹜。也就是说,目前中学生的阅读多停留在个人色彩浓厚的小圈子中,然而这些书对于引导中学生热爱和欣赏高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图书与文化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三、中学生社会心理积淀不够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最高价值体现。要写出有思想性的文章,中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社会心理积累。中学生应走向社会,多看、多听、多经历、多思考。

学生生活枯燥,缺乏人生感受。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教师显示教学成效的迫切愿望,对中学生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们身披分数的枷锁被捆绑在升学考试的战车上,生活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生活的范围除了家庭封闭型的鸽子笼外,就是学校这块小天地;活动的路线只能是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生活的内容不外乎课堂听讲和课后做作业。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奶辈几乎包揽他们的一切生活,恨不得把他们含在嘴里,拴在心上。在这样机械、被动、近乎封闭的生活环境里,正值花季的萌动着青春气息的孩子们,鲜活蓬勃的思想被压抑禁锢,完全成了学习的机器,在题山文海中超负荷地运转。阅读课外书籍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而对中学生来说,简直是梦想,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调适、休息、启迪思想的机会,对他们都是绝缘的。至于月光星辰、山野村庄及社会人生,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不可问津的奢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心理成熟度偏低,心理扭曲、异化也很普遍,写不出有独到见解的思想深刻的文章不足为怪。

四、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指导作文空洞理论多,实际见效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总结出不少作文技巧,诸如开门见山、欲扬先抑、对比烘托等、这些理论老师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学生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得心应手,即便是个别学生能熟练运用,也写不出好文章。究其原因,部分教师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知识教学是硬任务,作文教学是软任务,这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

(二)作文批改笼统抽象多,针对意见少。在作文教学各环节中,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但同时又是最费时间和精力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往往千篇一律,诸如中心突出、内容具体、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等。这些评语是最省事的,但也是最无效的。学生个体不同,写作状态,内心感受都不同。他们大多渴望和老师心灵的沟通和交流,然而老师敷衍的评语等于关闭了他们向老师敞开的心扉,同时也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导致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表面的,也有深层的……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原因,都应认清责任,不能有等、看、靠的思想。尤其是学校教育,不能等待一切条件都已具备才认真改革教学工作,应当针对学生相关方面的原因,制订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扎实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尽力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较快提高。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19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8:52:16
浅析大学生仇富现象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43:58
方言角色社会心理学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8:42:03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