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霞
摘 要: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教学《清平乐·村居》这堂课时逐层深入,不断寻找有效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在表达中感受、在诵读中感觉、在写作中感悟。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听说能力 读写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读经历的丰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篇幅相对来说都长了许多,选取的诗歌在内容的理解上相对深奥。在教学中,如果仍运用三四年级的教学方式:逐段理解,逐词揣摩,那么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一堂有效的、具有感染力的语文课,应该是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有张有弛、有始有终的。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适时训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利用《清平乐·村居》这堂课逐层深入,不断寻找有效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在表达中感受、在诵读中感觉、在写作中感悟。
一、有声有色,在欣赏中感知
语文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基础学科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是百科之母。要有效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捕捉文本知识,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感知课文,对文本产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呢?执教《清平乐·村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看清画面中的景物并产生兴趣,首先让学生关注“溪”字,再引导学生看一看这条小溪有什么特点?学生围绕小溪,讲到了溪水的特点、溪边青草的特点及溪中荷花的特点,自然而然走进词所描写的画面中。随后话题一转,古人写诗词讲究炼字,而整首词却毫不忌讳,一共出现三个“溪“字,这是什么原因?由此让学生认识古人居住的选择,喜欢临水而居,水是有灵性的,是生命之源等,这样学生对眼前的景物更感兴趣,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也由此对词中老年夫妇生活的环境有了一定的兴趣,这是多么恬静安逸的环境。再播放一段溪水缓缓流淌的声音,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这美丽的田园生活。
二、有情有趣,在表达中感受
一首词要上得富有情趣,是要下一些工夫的。我教过很多回《清平乐·村居》,也试过不同的上法,但收效并不大。尤其在理解“醉”字时,往往会忍不住将答案告诉学生,省略学生的自由表达,所以总认为词不是学生自己读懂的,一首不是学生自己读懂的诗词,学生往往会迅速地遗忘。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仍从“醉”字入手,先尝试用醉组词,再引导学生看图,这对老年夫妇表情有什么特点,由此推测,他们是喝了一点小酒后,带着醉意亲热地聊天的。那么他们聊什么呢?学生一开始没有什么反应,我说:“看看图,想一想!”有几只手举了起来,于是我又提醒:“反正你们不是那对老年夫妻,你们也是猜测,你们想到的也许他们都有可能聊到,当然也有可能一句也没有聊到。”几秒钟后,手举起很多,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一个个开始了大胆的想象与猜测,画面也越来越清晰。有的说他们在聊村子里美丽的景色;有的说他们在聊孩子们的勤劳能干、活泼可爱;有的说他们在聊几十年恩爱的夫妻生活……说着说着,大家忍不住笑了,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也水到渠成。再读“醉”字,体会和感受就和原来的不一样,由酒醉自然升华到陶醉。
三、有张有弛,在诵读中感觉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自古以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其声调、押韵、节奏中,“诗词不是无情物”。在诵读古诗文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把握语脉,进而把握思想的脉搏,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产生感情共鸣。这首《清平乐·村居》看似是一首田园诗词,但其实并没有完全坦露作者辛弃疾的写作目的。教学中,我为了使学生读得更透彻,不遗余力地创设以下两个情境:情境一:继续研读“醉”字,让学生正确发现老两口幸福地陶醉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并出示各幅动人画面,引导诵读,感受画面的温馨感人;情境二:以设问起疑,又无疑而问:“此时此刻,还有谁也陶醉其中!他就是——辛弃疾!”学生很自然联系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然后用一段慷慨激昂的语言,简要总结当时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一种境况:“此时的他,跨下没有骏马,手中没有兵权,身上没有利剑,再也不能亲自带兵奔赴战场,收复失地,但他心中一直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词中没有写,你能猜出来吗?”这个名字和这个人的愿望学生呼之欲出,再次诵读这首词,就更坚定学生的情感。这样张弛有度的诵读,使得这首词的内容更丰满、更清晰,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跃然纸上。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四、有始有终,在写作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及时间。在写话教学指导时让他们贴近生活实际,亲近自然,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唤起对习作的兴趣。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文后有这样的习题:“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显然这是写作教学的一种基本类型,欲让学生详细写下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就要让学生再次走进图文,关注文中的景和文中的情。在梳理整首词时,我已经在“醉”字上细细引导,逐渐渗透老夫妻醉在这恬静秀丽的景色中、醉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醉在两个孩子的吃苦耐劳中、醉在小儿子的调皮可爱中……这样一种渗透,再融合课文插图,伴着诵读,就自然而然地将词中描绘的情景进行有效的梳理,这种梳理的呈现就凝聚在写作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十分重要,要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都有收获与体验,因为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