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密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重点,不少高校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成为探索的热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特色实践教学改革整体推进过程中,要求课程任课教师从课程内容中设计、提炼出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大作业(project)实践教学方案。以项目操作方式促进学生领会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此类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推进了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贴合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到20世纪中期,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提出了“the project method”,即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法改革的主要模式。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导向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项目的主题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自主性,学习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且是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国的“项目教学法”诞生在“双元制”教育体制的条件下,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受训者的培训在学校和企业进行,遵循企业和学校两套规章和大纲,培训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分别承担,考核由行会、企业和学校三方代表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负责。中国高校对此类教学法的移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出现了“自产自耗”的消极现象。
1.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要求教师不拘泥学科课程的固定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由“讲授”转为“引导”,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咨询员、伙伴和朋友。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学校应辅以统一量化的认定标准,引导教师完成课堂角色及行为的转变。
2.在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教师必须具备项目涉及的所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相应工作的教师,劳动如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会形成一定的障碍。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引申出如下四项基本要求:
1.项目目标明确,与课程知识点有效对接,且有严格实践限制;
2.实验室能提供充足与必要的仪器、药品、空间和时间;
3.学生以组为单位,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具体;
4.教师坚持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给予学生公平的评审。
根据四项基本要求,细化为10点细则并制定如下量化的“项目性”实践课程认定标准。
表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课程认定标准表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对教师教学的激励政策体现在教学业绩评价和教学工作量的量化考核上。教学业绩评价与教师的评奖评优挂钩,教学工作量与教师工资直接对应。当教师在实践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与物力时,需要学校给予认可和支持。
在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业绩分评价标准中,80分为A等级,课程内的“项目性”实践活动,不计次数,统一按10分计算,使教师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从项目的精选提炼、管理实施,到评价审定、归档应用,每一个项目的推出无不损耗教师的大量精力。建议课程内 “项目性”实践环节按项目个数计算,20业绩分/项目,每门课程项目数限额4个。同时将“项目性”实践课程学生评价结果归一化处理为各类等级,折成系数。此种计算方式,兼顾了课程的“质”和“量”,保证了教师劳动付出的回报公平,同时给予教师工作方式方法的风向标。如果一门课程,教师能精心提炼4个项目,贯穿课程始终,让学生在项目训练活动中对项目或任务相关知识进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形成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也就实现了推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在现行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上,但凡属于实践实验内容的课程,无论正常学时内,还是补充教学学时,都赋予0.63的系数 (理论课的系数为1)。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类课程,付出了远远多于理论课教学的辛劳。这样的计算办法,在低估了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压制了教师推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意图构建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元素、课程实践项目、专业实践项目和产业实践项目,使项目驱动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相辅相成。项目的管理与课程不同,激励政策更不能沿袭理论课程的思路。实践教学体系中,无论课程项目、专业项目,抑或是产业实践项目,其设置、实施与管理采用与用人单位相似的流程。不同之处在于,主管部门审批划拨的不再是经费,而改成学时(工作量)。项目管理流程为:主管部门(教务办)下发学期实践教学项目申报公告,以研究所为单位申报教学项目。主管部门(教务办)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将评审通过的项目向相应年级专业学生公布 (专业实践项目、产业实践项目)。学生自愿联系指导老师、申请报名(申请条件由项目负责老师自定),以研究所为单位,将各项目负责老师认可的项目小组人员名单上报主管部门 (教务办)。审批并划拨学时,通知项目负责老师开始实施。实践项目进行时,主管部门(教务办)必须做好监督工作。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老师提交结题材料并由主管部门(教务办)组织答辩,验收合格后给予结题。
按正规的项目管理流程,无论是规模较小的课程实践,还是综合创新性的专业、产业实践,都能获得与其付出成正比的工作量激励,激励工作量的多少由项目负责老师自我权量、评审组考据审核而出,同时兼顾项目教学的质的考核。在鼓励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使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项目教学法规范化。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到企业实习、锻炼,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学校应做好政策指向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有效实施和推广项目教学法。
[1]“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著.面向未来的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67,87,107,330.
[2]毛晓堆,郭毓麟,易剑英.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86-87.
[3]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5-7.
[4]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2-110.
[5]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