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能力“资助”探析

2014-07-16 07:32蒋振杰
文教资料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院校

蒋振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数量增加较快,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普遍约为20%,西部高校及高职院校这一比例更大。同时,伴随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的逐渐饱和,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处境更窘迫。面对此种状况,2008年在全国推行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少大学毕业生摆正心态,选择自主创业,创业比例连续上升,这其中不乏高职院校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经济弱势的特殊群体,其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其个人就业和发展问题,还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改变目前较单一的经济或物资资助形式,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培养其良好的创业能力,激发其内在潜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日渐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和创业教育、学生资助等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方向。为此,笔者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贫困生中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41份,力求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对创业教育的看法,探索贫困生资助工作新模式。

一、对高职贫困生进行创业能力“资助”的必要性

1.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缺乏创业能力“资助”。

为了解决因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及高校扩招带来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和比例日益增加,造成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贫困生资助政策文件,建立了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元化的资助管理体系,使资助的范围和标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我国还处于教育体制转型和改革中,这种“奖、助、贷、补”等相结合的停留在经济层面的资助模式还存在问题,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贫困生界定还比较模糊,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标准来评判;部分学校助学金评定条件要求较高,有奖优不助困的嫌疑;高职院校影响力小,缺乏社会资助力量的投入;贷款还贷的诚信问题有待解决;勤工助学岗位缺乏、学生表现不积极;减免后学生产生依赖性,存在不劳而获的心理,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贫困生资助更多的是在经济上提供帮助,缺少对其进行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培养。而通过创业能力的灌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达到“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资助效果。

2.突出的贫困生就业问题迫切需要创业能力“资助”为其另辟蹊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计有727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创历年新高。同时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稳定性和缓慢发展因素,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呈下滑趋势,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首先,高职院校大都处于地方,缺少名牌、重点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许多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趋于同向发展,加上人才市场存在“僧多粥少”和“唯名牌论”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次,贫困生主要来自经济不太发达的农村或城镇,社会关系面窄,几乎没有家庭和社会资本可利用,对其就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屏障。通过创业能力“资助”,贫困生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能力,为其将来就业和创业打下扎实基础。从表1中可以看出,凡是参加过相关创业能力培训的学生,大部分贫困生能从中学习到就业和创业的知识,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

表1

3.创业能力“资助”满足了人本发展的需求,更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理念。

从表2可以看出,87%的高职贫困生愿意或者想尝试下自主创业,说明他们有较高的自主创业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业改变个人及家庭的命运。贫困生的创业成功,体现了高校教育的成果,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更实现了人生价值。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进行创业本身就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而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树立信心、选择行业、处理好各种关系、面对阻力与困难等具体问题,都需要高校资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是人们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项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目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等人才培养模式已被普遍接受和实践,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但已越来越受关注。高校资助工作应一方面以“经济帮扶”为基础,进行创业能力“资助”,通过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己的特色更好地培养创业型人才。

表2

二、开展高职贫困生创业能力“资助”遇到的困难

1.创业能力“资助”对象的个人因素。

保守的就业观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目前大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较大,某些贫困生和家庭存在就业观念落后、期望值过高等思想,认为考上大学找一份稳定体面、待遇好的工作,是脱离贫困的唯一机会。一些家长倾向于子女有份安稳的工作,不希望从事压力大、挑战性高的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意识淡薄。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贫困高职生的创业需求还处于萌芽状态,即便有创业意愿,也更多持先就业后创业的态度。另外,有些贫困高职生的创业想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创业项目缺乏分析,做事情不够踏实,希望一蹴而就,是短期的改变目前经济现状的设想,而不是基于长远考虑。

表3

缺乏必要的资金和能力。表4调查发现,创业资金是制约贫困生创业的最主要的障碍。创业所需要的资金仅凭贫困生或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靠刚毕业的学生自己筹措也不大现实。创业所需要多方面的技能,高职生一般在职业技能方面有所见长,但还缺乏创业必备的人事、财务、市场、交际、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技能。对于贫困高职生这类处于社会弱势的特殊群体来说,获得这些能力,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积累才能获得的。

表4

2.高职院校在创业能力“资助”方面角色缺失。

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很多,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定位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状况与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许多学校对创业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还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在目标对象定位上是全体学生,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育对象仅为少数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精英化教育”。无论是创业大赛人员的选拔,还是大学创业基地人员的构成,都是学校通过筛选出来的拔尖学生。对于数量庞大的贫困生来说,被选中进行培训教育的几率低之又低,更不用说设立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创业帮扶机构了。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政府引导及市场导向下逐渐升温,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创业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要晚半个世纪,研究和发展缺乏系统,校园创业文化欠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具体来说,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有待改善,表5中也有所体现。笔者参加过本地区一个创业师资的培训,参加培训的对象都为职业类院校的教师,但没有一个是专职从事创业教育的,都是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或思政老师,且其中就一位教师有过失败的创业经历。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最大问题。特别是贫困生的创业更具有风险性和现实意义,尤其需要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大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表5

3.创业能力“资助”缺乏良好的扶持政策和创业环境。

目前,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但还缺少针对贫困高职生创业的政策。同时,优惠政策的落实关键看实效,有些地方上的政策只是为了应对上级要求,部分地方的优惠政策还有户籍的门槛,贫困大学生对各项创业优惠政策还不十分清楚,等等。另外,创业初期,大量的资料、繁琐的手续和等待的时间,都在逐渐磨灭贫困生创业的激情。担任多种角色、同社会各方面打交道,遇到各种问题和挫折,常常让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时疲惫不堪,灰心丧气,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营造积极和谐的创业氛围,使得贫困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创业能力“资助”的最终成效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引导和文化环境的熏陶。

三、开展高职贫困生创业能力“资助”的有效策略

1.高职院校要以“经济扶贫”为基础,“精神扶住”为支撑,以创业能力帮扶为核心,构建全面发展型资助体系。

切实做好贫困生经济帮扶工作,在解决其生活的后顾之忧的基础上,重点在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打造。在我国,创业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教育理念,而是发展成为一项具体的培养大学生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全方位、多领域素质的系统教育项目。要想弥补贫困生创业的“先天不足”和“后天欠缺”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贫困生被动接受救助的观念,加强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同时鼓励其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公益、实践、竞赛等活动,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观念,激发创业意识,强化创新创业理念,锻炼提高就业创业实践能力。

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进行“三观”教育的最佳时机。贫困生的“三观”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依赖他人还是自强自立,是人穷志短还是穷且志坚,这些实际上都是“三观”的问题。因此要抓住高职贫困生在校时间,针对思想心理实际,以自立意识和劳动观教育为切入点,进行行之有效的创业能力“资助”。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心理主题班会、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等。笔者所在学院也在每年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测量,主要是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要求班主任重点关注贫困生的心理测量结果,进行追踪观察。但这些测量还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没有和贫困生的就业创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应结合创业教育中的创业测评体系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征,积极探索创业心理教育模式,并通过心理测试和辅导,指导高职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敢于创业的勇气,果断决策的能力,承担风险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等。

高职院校要大力培植创业文化,树立贫困生创业创新典型。把创业文化培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要收集和运用贫困高职生创业成功的典型实例,以便在校贫困生从中汲取宝贵经验,树立创业信心,同时能充实并丰富校园创业文化环境。

2.高职院校要优化教学环节,搭建实践平台,组建师资队伍,设立制度保障,创新校企合作,把对贫困生的创业能力“资助”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学制是三年,但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剩下半年是踏入社会进行顶岗实践,要在短暂的学习中培养贫困生的创业能力,需要在多方面进行规划。

表6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缺乏统一性和教学大纲,因此首先把创业思想灌输到各学科和教学思想中。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在专业教学中传授与创业有关的内容,设置创业教学模块,开发结合专业的创业教育教材,使创业能力切实扎根于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之中。调查发现,还是有50%的受调查学生乐于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目前一些高校推行的建立在由华普亿方公司开发的“创业实训系统”上的《创业综合培训》没有把专业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已经逐步成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获得启发,进行贫困生创业教育规划,具体见表6,其中对贫困高职生可以再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和培训。

高职院校要依托社团、基地等平台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贫困高职生参加就业创业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鼓励贫困生参与科研和专业技能竞赛。在校内建立固定的贫困生创业实践基地,在场地、设备、教室,甚至资金上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创业项目实践教育,摒弃以往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发挥教育的功效,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另外,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推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可以用于贫困生的创业教育。学校推荐优秀贫困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使学生熟悉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积累经验,降低未来创业的风险。这种既能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又能培育未来创业者的培育方式,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和贫困生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师资队伍应该包含校内外各方面的能手和专家,他们要了解政策法律、专业教学、心理指导、项目引导等,因此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并增加实践机会,同时聘请校外创业成功的专家来校辅导,让学生有最直观的体会。

高校在原来贫困生“绿色通道”的服务上,应该加大对国家、政府有关创业资金、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资金扶持,与政府的资助形成配套,如小额资金创业、创业基金等。同时积极走出去,主动联系社会服务机构、企业和个人,发展其他辅助途径。例如取得社会机构的资金支持,主要是风险投资机构对贫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努力获得校友、非校友等创业成功人士的支持,采取捐赠资金、设备或受聘为校外创业指导专家,指导贫困生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笔者看到“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校企合作培养贫困生创业型人才”这则新闻时,不禁为该校的创举叫好。据媒体报道: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与福建海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有志于创业的贫困大学生中遴选同学组成“贫困生创业型人才实训班”。海通集团在直接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希望扶持贫困生自主创业。这一举措可以给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创业能力“资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1]侯东喜,乔长水.大学贫困生创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9):90-99.

[2]卜雪梅,杨桂元.高校贫困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83-84.

[3]樊永生.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由“经济帮扶”向“能力开发”转变研究[J].广西教育,2013(6):6-7.

[4]郭萍倩,张亚锋.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8):95-97.

[5]肖晓芳.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5-25.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院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