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昆林
摘 要: 中考是初中三年历史学习的收获季节,总复习显得极其重要,知识的梳理归纳补缺补漏,既要有一定的基础,又要有系统的过程和方法,作者结合多年经验阐述体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复习教学 反思体会
作为一名长期执教在一线的历史老师,我深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2013年我又带了一届初三学生,从学生月考、期中考、自我检测、泉州市质检、南安市质检和中考,新的经历需要及时有效的反思,下面我就教学和复习反思谈谈看法。
一、认真研读课标、考纲,把握考试方向
最近几年的考试命题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考试说明为大纲。因此,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细读考试说明,找准方向,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点是识记的内容,哪些是理解的内容,哪些是应该拓展联系的内容等,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如2014年的考试说明中,世界古代史就多了理解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二、精心计划,强化基础,提高能力
中考是每年的6月21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步骤地复习备考十分有必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在2013年3月进行第一轮复习,至4月20日左右结束。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围绕考纲落实知识点。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第二轮复习阶段,主要对主干知识进行科学整合,构建知识网络。5月底至中考前为第三轮冲刺复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查漏补缺,模拟训练。
(一)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针对开卷考试,在复习过程中要理解记忆、系统掌握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夯实基础。在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上,要紧扣考纲,坚持“全、准、细”的原则。“全”即复习全面,以课本为依据,对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细”即注重细节,如教材中的导言、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课下小字注释、书后大事年表、每课一得及其他隐性知识等。
(二)重视能力培养。
历史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在于避免死记硬背,注重对知识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平时的复习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加强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历史学科的阅读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应以课本为本,全面系统地做到“五看”。通过“五看”进行复习,总领教材。“五看”具体指:(1)看单元导言。(2)看课文。(3)看图片。图片在中考中的比重越来越突出,很多地方的质检题,包括泉州市质检专门出了读图说史大题,所以对书上的图片不能忽视,要明晰每一幅图片表明的历史事件,即图片中所含的隐性信息。(4)看材料。课本材料经常作为考试试题的素材,所以要注意课本材料的引用,主要有发表的文件内容、历史人物的名言、历史人物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等。(5)看课后的历史大事年表。
2.培养学生简明凝练的文字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考试水平的直接反映,历史学科的表达能力就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表述出来。对于复习迎考,主要训练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在文字表达上要做到简单明了、高度概括、字少句精。近几年的材料解析题都要求考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概括说明(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一下等)。培养学生简明凝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1)高度浓缩、概括课文基本史实。如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可浓缩为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十个字。(2)平时注意积累掌握历史术语,使提炼出来的内容言简意赅,实现科学性与概括性的统一。(3)平时注意用精练文字概述某一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这是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3.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历史教材是以课为单位编写的,体系不是特别清晰,所以要注意“三抓”:抓线索、抓重点、抓网络。复习中注意线索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精练,辅以条理化的板书(包括提纲和图表)。在全面复习教材的基础上师生互动,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进行“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生成一棵知识之“树”。在归纳整理中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它反映的实质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我从以下方面做好这一工作:(1)整理归类,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不使用现成答案,也不允许抄袭资料,否则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整理类别由教师列出提纲。归类方法可按大专题进行,以便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归类方法可按小专题进行,以便从微观上系统掌握历史知识。
(三)精编练习,强化能力训练。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内化才有可能”。在复习阶段中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梳理、内化知识,以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内化主要通过适量训练完成。(1)教师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能力。(2)强化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规范化训练,每次考试都有一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书写潦草、不规范、不工整、不清晰,失去分数。教师在平时复习中,在这方面要更细致、深入地指导。每次练习或测试,让学生务必做到书写规范、工整、清晰和答案“三化”,即“段落化、要点化、层次化”。评讲中,重点放在答题范围、答题思路、出题者意图、考查能力层次等。(3)把“这道题我们还可以怎么问”挂在嘴边,鼓励学生尝试做“命题人”,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之,初三历史复习如能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紧扣考纲,认真领会命题思路,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复习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到保质保量,这样学生复习和备考的信心和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赖德胜.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汉国.历史(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3]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