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敏
摘 要: 语文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兼具的以语言文字为主的综合性学科,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想品质、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下,针对某校外来民工子女占生源绝大多数的现实,落实初中语文教学任务,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和提高的平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书香氛围 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成为学习的主人中,获得个性发展与语文素养的提高。我校生源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语文基础薄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书香氛围的营造,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很有意义。下面我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特点,谈谈在书香氛围下,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群体
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大量外来民工举家迁入大城市,逐渐融入。他们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成为城市政府、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据统计,我校上一届共有185名学生,外来民工子弟占87%,其中非独生子女数量占46.5%(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我们在新生入学初就有针对性地关注生源特点,对他们进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其中只有17%的学生对学习现状满意(占9.2%),54人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是不满意的(占29.2%),另外那些对学习现状避而不答的学生可能多是不满意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民工子女本身的自卑心理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比较意识,心智发展趋于成熟,对自身的审视能力比较强。在大城市的经济生活与自己生活学习状况的对照中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意,远不能像城市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越的条件,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因而在学习上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2.教育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是很多教育部门并没有较好地考虑和处理好民工子女的学业问题,更多地关注城市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如一些大城市的优质学校都设立门槛,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
另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方面也存在问题。很多城市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安逸,对农民工子女存在歧视心理,导致民工子女无法和他人共同交流,可能产生自闭心理。有些民工子女可能因承受过多的心理压力,出现心智发展缺陷等问题。
可见,经济生活的落差,地域教育的不均衡等诸多原因都使得外来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低下,对学习现状不是很满意。
二、营造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正视问题,研究与落实解决办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针对我校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心理疏导和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式,逐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1.营造书香课堂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书香教学。积极构建书香型学习课堂,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冰心诗三首》、《泰戈尔诗三首》的学习中,我们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语言、情感和艺术性表达的效果。让学生感受两位作者的诗一般以抒情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自身情感,整首诗的表达寓意丰富,含义深刻,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字面意思,还对诗的深层内涵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获得学法,养成阅读诗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每组选择一个朗诵对象,让民工子女积极参与,提升自信心。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个别朗诵,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诵,同时关注经典诗文的深层意义,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分析文章内部结构和本身蕴含的深层含义。
另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基础比较弱的现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低起点。从朗读与分析教起,让他们不断夯实语言基础。这些学生是比较勤奋和能吃苦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良好同学关系,让他们在书香学习氛围中动起来。如学习《鼎湖山听泉》、《享受生活》等文章时,可多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阅读体会,在与本地学生的交流中,获得阅读的精神优越感,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2.创建书香型校园环境
为了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必须在全校开展书香教学,扩大学习范围,保证全校学生和广大民工子女整体参与,引起全校师生对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视。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构建阅览室。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要求,有针对性地添置书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构建书香型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投入到语文阅读中。
如在七年级下学过(动物世界)《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课文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对自身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阅览室,进一步地阅读和探究。
另外,为促进学生课内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重课内外阅读方法的创新,如在阅读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标注,课后及时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寻找最佳答案。endprint
如此,在大环境影响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勤读书、爱读书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自身语文综合水平。
3.构建书香型活动平台
将书香教学活动落到实处,需要积极构建交流平台。交流平台的设计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民工子女的当前学习能力及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对书香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和语文学习习惯引起足够重视,通过交流平台,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完善学习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学完八年级上册(爱国情怀)《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等课文,开展爱国教育演讲比赛,让学生自主整理爱国材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演讲比赛,注意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及爱国情绪的表达。
吴中区很关注阅读,针对学生应阅读的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童年》、《爱的教育》、《西游记》等,引导组织学生深入阅读,并通过讲故事与写作训练方式加以强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获得。
如此,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整理课外延伸知识,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整理归纳,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提升学生自身语文表达水平,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语文综合能力与水平,从而推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有效反思,习惯改变状况
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和提高能力与素养。通过构建书香教学学习模式,我校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1年入学测试区14名,2013年中考区第7名。这一成绩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约束能力,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也能有效学习语文。
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在推进学生语文习惯的养成中,还要重视时文阅读,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接轨,不断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与思想的滋养。
总之,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沐浴在书香氛围中的学生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在个性发展中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浅谈初中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成绩的提高[J].内蒙古教育,2012(12).
[2]成颖.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课外语文,2012(10).
[3]卢静.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1).
[4]曹生伟.新课改下农村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