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妙斌
摘 要: 文章立足课程理念,有条理地分析如何优化音乐活动策略,促使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音乐个性获得发展。
关键词: 音乐个性 情感体验 音乐想象 个性潜质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教师应立足于课程标准理念,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优化音乐教学活动策略,通过聆听、演唱和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珍视学生对音乐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获得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美和创造美,领悟音乐丰富的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技能,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一、引导个性学习,激发积极参与
教师应立足于音乐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善于创设生动活泼、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富有个性的音乐活动,积极学习音乐知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与感悟音乐美,激发和深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语言,并能个性化地运用音乐语言表达各自观点及生动的音乐形象。
例如,教学《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春天的美景画面: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鸟儿、翩翩起舞的蝶儿、嗡嗡直叫的蜜蜂……辅以潺潺的流水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之中,感受浓郁的花香和青草的气息。教师提出:“春天是这么美丽,同学们能找到春天吗?春天到底在哪里呢?”欣赏了美丽的春景,学生的情感深受感染,心中产生强烈寻找美丽春天的急切欲望,教师则适时让学生了解《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的内容,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所学歌曲内容有了共振,情感得到了陶冶。又如教学《摇篮曲》时,教师提出:“请大家认真听这首歌曲,听后谈谈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歌曲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聆听时,教师用手轻轻抚摸倾听中的学生,呈现慈祥幸福的神态,上身随着节奏轻轻摇晃,在流畅、舒缓的旋律中,学生被教师的身体语言拨动心弦,随着音乐旋律,有的学生微闭上眼,陶醉在美妙的乐曲中;有的学生自主模仿教师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有的发出赞叹之声。教师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感受:“这首歌曲每个乐段两个乐句,6/8拍,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歌曲的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表现出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相互共鸣,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了独特、个性化的感悟,增强了音乐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
二、重视情感体验,熏陶个性美感
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因而教师在音乐课堂活动中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如欢乐、赞美、雄壮等,引导学生由浅及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不断深化对音乐美的理解及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尽情抒发自身情感,通过音乐美的感染,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
例如,教学《多彩的乡音(四)》中的《茉莉花》时,学生先聆听《茉莉花》的曲调,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找出歌曲旋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教师要求学生独立练唱这两个乐句,引导学生与同桌相互帮助纠正唱法;教师再要求学生跟着琴声哼唱这首歌曲旋律,使学生初步学会哼唱这首歌曲。学唱之后,在展示平台上,唱得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唱,台下的学生跟着小声哼唱。学生在这种表情演唱、尽情抒发情感的演唱和哼唱中,不断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了解了这首歌曲的地方特色。紧接着,教师播放《图兰多特》片段和东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欣赏,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引发了学生更深入的情感体验,生1:“东北民歌《茉莉花》给人以粗犷、豪放的感觉。”生2:“江苏民歌《茉莉花》表现了江南人阴柔、细腻的人文风情。”生3:“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特》片段有着茉莉花香味,它是西方人心目中东方古国的文化体现。”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欣赏、感悟,学生达到了对歌曲的个性体验和诠释,升华了音乐情感体验,提高了自身音乐素养,培养了音乐学习能力。
三、发展音乐想象,凸显个性潜质
教师应从音乐要素入手,通过强化音乐欣赏体验和音乐创编活动,让学生自主模仿,不断积累感性经验,促使学生发展音乐的个性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意象情感,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将学生的个性潜质展现出来,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想象能力,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个性。
例如,教学《摇篮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曲子的意境,教师进一步进行情绪渲染,运用准确、简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介绍这首曲子的特点及歌词的大意,提出:“大家还记得小时候躺在外婆或妈妈的怀里那种感觉吗?你有没有见过邻家阿姨如何哄宝宝睡觉?在电影里有没有观看到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在大人们的摇晃下甜甜入睡呢?”生1:“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真舒服。”生2:“小时候,妈妈哄我睡觉时,经常哼着轻柔的歌儿,轻轻地拍着我,让我甜甜地入睡。”生3:“我看到邻家的阿姨慢慢地、轻轻地摇着摇篮,小宝宝很快就入睡了。”教师继续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摇篮曲》,想一想宝宝睡觉的情形?”在舒缓、柔和的乐曲声中,学生闭着眼睛,带着问题,大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随着乐曲声,学生再用动作把各自的感受表达出来:有的用手比划着,轻轻摇着摇篮;有的用手轻轻地拍着宝宝;有的摇晃着身子好像陶醉在妈妈的怀抱里……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联想和想象,充分表达了《摇篮曲》那种安静、舒适、甜美的意境,把自己的情感体验用轻轻的律动表达出来,充分解读了《摇篮曲》的力度、速度及情绪,深化了对乐曲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对乐曲知识的认知,激发了创造欲望,挖掘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潜质,强化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发展了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