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引导研究

2014-07-08 23:55唐春燕
考试周刊 2014年38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唐春燕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中职生特点、时间管理倾向等概念的剖析,将团体心理辅导导入对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正向引导研究中,以有效提高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正向能力。

关键词: 中职生特点 时间管理倾向 团体心理辅导 正向引导

高校大规模扩张,使得职业教育学生的起点文化素质越来越低,并且出现了初中或高中阶段的后进生就读职业教育的情况。中职生的学习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职业教育要思考的问题,且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学生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就需要教育者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学生愿不愿意学习,这是学习兴趣的引导问题。二是会不会学习,即学习策略的问题。三是学生能否坚持学习的习惯,这是学习的时间管理问题。而中职生学习中的问题,最关键的不是学习兴趣,而是中职生经常不善于管理时间,兴趣持续性差。所以对于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研究,就变得尤其重要,本研究致力于就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进行研究,掌握中职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加以方向性引导,才能将其兴趣点转移到时间管理上。

一、中职生的特点

1.年龄普遍小,可塑性强。

中职学生的年龄段和普通高中的年龄段基本相同,大都在15~20岁。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是,年龄普遍偏小,教育的可塑性很强。在教师和他们自己的共同努力下,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思维活跃,但学业成绩方面的有效思维能力欠缺。

中职学生虽然成绩普遍不是很好,但不影响其思维发展,只是因为长期的学业负性压力,造成学业方面的有效思维能力欠缺。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同时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课程评定弹性,力争做到因人施教,不要过度强调知识传授的质量,而更应该从提高整体能力角度出发。

3.被认可程度低,缺乏自信。

中职学生长期以来被认可程度低,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差以后会没有出息,教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孩子,所以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是家长和教师眼中的问题孩子与问题学生了。长期的不被认可,引发了学生对自身的认可程度低的问题,普遍缺乏自信。做事情总是不敢有自己的主见,逐渐形成怯懦、无主见的人格特性。

二、时间管理倾向概述

日常生活经验的主观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时间流逝的主观体验。近年来因为时间压力,大众开始关注拥有的时间总是比过去感知到的少,时常感觉匆忙。有研究调查显示“总是感觉匆忙”的成年人每年呈现几何级数的递增[1]。对1597名在校大学生使用Beck抑郁问卷(BDD)调查,发现其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说明抑郁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多为轻度或中度抑郁,少数症状较为严重[2]。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时间压力对其抑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但邓凌等仅考察了重庆地区大学生有的时间管理倾向问题,能否延伸到其他地区,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三、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正向引导研究

群体研究中,关于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不多,作为一个职业性培养的群体,更需要加强对其时间管理倾向的正向引导。本研究者对2013级新入学的中职新生中566人用SCL90问卷进行了一次测试,并对新生进行了时间管理倾向的问卷测试。发放问卷566份,回收问卷556份,有效问卷达到了98.3%。测试结果显示,87.9%的中职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17%的学生不清楚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还有23%的学生知道时间管理很重要,但明确表示自我克制力差,对自我时间管理经常会松懈,且不能持之以恒。研究者应用正向引导,首先采取心理学领域的团体心理辅导策略,通过初相识、互相探讨、分享及后期的效果督促,共278名学生参与到时间管理倾向正向引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进行8期团体心理辅导。其次是切断学生的同伴效应,即中职生的逃课等负性行为多是因为同伴效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团体辅导采用随机班级分配的方法,将他们之间的同伴效应切断,引导其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经过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摆脱固有的不自信等个性特点。再次让学生习惯自我管理而非依赖性的他人管理模式。中职生在时间管理上,大部分依赖教师的管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缺少自我思考及时间协调能力。这点与中职生普遍年龄层次低有很大关系,但是培养其养成自我管理习惯,研究者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课题的研究者们通过团体辅导模式,引导学生对自我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经过6个月的时间管理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被试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问卷中的得分显著性提高。进行个别访谈,96%的学生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样的团体辅导模式,增强了自信,还知道了如何管理自己,如何提升自己。可见在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问题上,积极的正向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add DW.Peer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competence during early and middle childhood.Ann Rev Psychol,1999,50:333-359.

[2]杜召云,王克勤.1597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172-173.

[3]邓凌,陈本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VOL19(10):659-661.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
如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辅导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绘画疗法在高考考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参与 感悟 分享 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