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2014-07-08 17:53王晓颖
考试周刊 2014年38期
关键词:全面数学活动引导

王晓颖

摘 要: 数学教学应该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因此数学活动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应有价值。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手脑协调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点拨,有效组织。只有搭建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平台,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数学活动 价值 引导 有序 全面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教师搭建有效的数学活动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确实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精神。学生非常活跃,教室里热闹非凡。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存在好学生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由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活动一展开就纷纷动起来,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然而真正投入学习活动的只有少部分学生,活动的实效性不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有价值

有效教学,即在单位时间内学习了最多的知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核心是讲究效率、效益,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如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初步认识了平方米后,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平方米”,在头脑中建立表象,老师组织学生估测房顶的面积,结果学生胡乱猜测一番,老师也没给予肯定或否定,更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活动我认为是无效的,教师的设计仅仅是停留在活动表面,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引导学生估测的方法,这样的活动不能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我认为在这节课中学生仅仅是初步认识面积单位,不宜估测较大的面积,可以估测如黑板等方便目测的区域,降低学习难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核心的理念,促进学生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目标,数学教学应该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所以,数学活动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应有价值。

二、数学活动的过程要有引导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但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四年级上册《因数》的教学,老师课前预设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成对地找12(3,41,122,6),第二种是12(1,2,3,4,6,12书写时不是成对出现),第三种是既成对找又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课中,学生想到了第一、三种方法,却怎么也想不到第二种办法。这时老师很耐心地鼓励学生再想想,讨论讨论,看有没有更好方法。此时学生个个傻了眼,过了大约5分钟,学生还是不知所云。我认为这个数学活动是无效的,试想如果给学生一个稍大一点的数如48、36等,再让学生尝试,学生就会在困难中感悟到找因数的好办法。

数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互动的行为。学生在探究中,如果得不到教师适时、必要的指导,则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探究只能停留在浅层的认识活动水平上。特别是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点化”,这样才能发挥探究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数学活动的组织要有序

我听了我校一年级两个班的加减法的教学。其中一个班的学生操作交流完毕后,老师组织学生把学具推到桌子右上角,40分钟内高效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同样的操作,学生“玩起来”很随意,老师喊破了喉咙,但总有不听“指挥”的,总是自顾自地摆弄着自己的学具,结果老师用了50分钟,课才草草收场。很显然,前一位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在活动中组织有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活动有序性是有效性的基础,学生既要踊跃发言,积极表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又要学会倾听、等待,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这两个方面就像跷跷板的两头,少了其中一个方面,活动就不能有效进行。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引导与训练,使学生既守课堂常规,又能畅所欲言,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四、数学活动的参与要全面

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高低与参与面的大小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有时课堂活动仅限于少数学生的活动,大部分学生以“观众”的身份出现,这样的活动参与面窄,效率低下。其实只要改变学生的活动方式,就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下面我们看看三角形分类的不同活动方式中学生参与面与效果的对比。方案一:屏幕上呈现若干不同的三角形,学生看着屏幕进行分类后发表意见,课件展示学生的分类。方案二: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提供上述三角形,让学生动手分类,反馈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法,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和分的依据。方案一让全体学生看着屏幕分类,看似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实际上可能只有部分学生在思考,其余的学生则在等待,甚至“溜号”。学生只用眼看,无法体验分的过程。方案二能让全体学生边看、边动手、边思考,眼、手、脑相结合,以实物图形为凭借,思维有了依据。因此活动的设计要着眼于全员参与,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首先应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比较均等的参与机会,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立足点。

猜你喜欢
全面数学活动引导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武术功能的“全面性”与全球化发展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全面“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