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莲
摘 要: 丰富的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思维引向纵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实践证明:生本是生成的保证,生成是生命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让课堂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想象力 培养方法
一、详细解读课文,激发想象力
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发挥学生想象力。例如,学习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时,我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轻轻地对学生说:“江南大地,春光无限。你听,处处莺歌燕舞,那是春的声音;你瞧,到处是绿叶红花,层层绿叶与朵朵红花相互映衬,那是春的信息;你看,紧紧相连的水乡村落,青山城郭,还有在风中飘动的酒旗,那是江南的缩影;那许许多多庙宇内的楼阁,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学生的头脑中浮现相关画面,继而进行联想,激发了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晏子使楚》一课的第二至四自段是一段很普通的文字,但我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读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有的学生体会到了晏子能言善辩,有的体会到他的爱国精神,等等。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智慧的火花绽放出迷人光彩。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意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堂课上,我是这么把生本理念落到实处的: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学时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读书,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与文本直接对话,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情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训练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写景的课文,就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草原》一课时,学生很难体会到草原那种一望无际、满眼都是绿色的美。我准备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美,听一首描述草原美景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歌词想象草原美景,在脑海中绘出一幅一望无际绿色草原的画卷,这时对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一段就不用多说,学生便能感受到那儿的美景,把文字化为图像,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想象后,学生再读、再说,与身边的绿草地比一比,感受就更深了。学生对优美句子感兴趣,就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生活中能运用优美句子说上几句,习作水平也会提高。其次,教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哪段话,为什么,各自表达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积累都不相同,因此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形形色色,同是喜欢第二自然段,原因却各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珍视每个学生的意见,并适时地以幽默的话语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状态中大胆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由课文内容联想相关现实,课堂上闪现出即兴创造的火花。此时,教师敏锐地捕捉它,并予以引燃,通过真诚的夸奖激励其他学生参与交流,让学生的体验有一个互动、碰撞的机会,从而丰富课堂内容,超越课前预定的目标,得到始料未及的收获。“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再如小学课本中有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言虽尽而意未止,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丰富而奇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学生思维会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不管对或错,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讨论时各抒己见,在想象中思维互相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进行分角色朗读,丰富想象力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想象力可能会出现一次次飞跃。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而扮演角色和想象力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孩子在扮演角色时,可以自由地实践、尽情发挥创意,这就是想象力萌芽的时机。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中想象。小学生喜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再让学生演一演,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演一演商人与老人对话的过程,时刻提示学生表演时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用心体会,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到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新发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想象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能够迅速地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触动他们写作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加入自己的独特情感。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利用课文情节进行小练笔,训练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引导学生思索、想象、补充,对故事情节进行改写、续写和扩写,则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能极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憧憬和幻想,富有创造力。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刺激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唤起他们的写作灵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十分有益。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增加头脑中表象的储存量,这样想象就有了素材。让我们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智慧的天空自由翱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