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2014-07-05 02:27展凯
考试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兼职教师培养机制长效机制

展凯

摘 要: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职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兼职教师是高职教师的中坚力量。针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探索系统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兼职教师的培养机制,实现兼职教师队伍培养的长效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 兼职教师 培养机制 长效机制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兼职教师的培养机制有助于降低高职院校办学成本、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学生就业、品位提升和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接轨,均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发展意义。下面主要从校企层面针对合作企业派出的兼职教师的培养机制提出建议。

一、校企合作体制建设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我国高校兼职教师始于上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于90年代,呈现多元化态势,主要可归类于离退休人员、行业企业专家和自由职业者三类人员。其中行业企业专家因掌握最先进的技能最受高职院校欢迎,但比重小、难控制、不稳定。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从合作企业精选兼职教师有助于队伍稳定、确保教学质量。通过与兼职教师所在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人才输送、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知识产权咨询等方面吸引企业,有助于企业投资教育和组建兼职教师队伍。

(一)有助于整合校企人才,构建专家团队。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关键,是提高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有力保障。按照教高[2010]8号文件精神,校企合作体制建设分为董事会和理事会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无论是地方办学的校企合作体制建设理事会模式,还是企业办学的校企合作体制建设董事会模式,皆需分类整合校企专家,构建专家(师资)团队,完善培养机制。这样有助于实现理实结合,加速成果的孵化、转化,真正使学生受益、企业得利。

(二)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实现互利双赢。当前,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共育是途径,共管是保障,而“成果共享”则是校企共赢点。要真正实现互利双赢,学校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理解,不能只站在学校的角度片面强求企业对于学生的培养与管理。笔者认为,“人才共育”既包括企业(兼职)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专任老师的培养,又包括学校(教师)对于兼职教师的培养、员工的培训;“过程共管”既包括企业(兼职)教师对于学校学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又包含学校(专家)对企业的介入与管理。只有真正形成校企共育共管的新局面,才能真正互利双赢。

二、制度建设与变革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尽管某些高职院校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往往局限于教学过程的规范及薪酬(课时金)的规定,未形成有效体系,且对兼职教师的培养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

(一)兼职教师的现状呼吁培训机制的变革。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招聘、使用随意性大;兼职教师在师资团队中占比少、待遇低、功能单一;兼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与学生交流时间短、不能保证教学秩序等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共同制定配套政策,加强对兼职教师制度规范、制度、教学经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招聘流程的规范、兼职教师素能的提高、教学过程的控制和培养质量的评价与反馈。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更应注重制度的创新。校企共赢有助于企业对教育倾注精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兼职教师队伍更稳定、更易于控制,其制度建设更易实施。精心挑选与专业课程耦合度高的兼职教师,并对派出的兼职教师实施时间保障、有效的培训、过程管理、考核和评价,有助于教学资源的真正整合与共享,从而确保教学秩序,实现共育共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共同制定从人员的选派、时间的协调、兼职教师的培训、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兼职教师的考核、薪酬安排等方面的制度,并将学院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和教学实施效果纳入企业员工的考核体系。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兼职教师培养机制建设

(一)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从源头上把控兼职教师的队伍有助于人岗相宜,大量减少后续培养的工作量。首先,应规范兼职教师聘任的标准和程序,通过建立聘任制度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其次,组建兼职教师聘任委员会;最后,对录用的兼职教师应签订协议,明确其权利和义务。

(二)兼职教师培养管理机制。

要建立“行业协会、企业、学院、兼职教师本人”参与的四级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兼职教师聘用过程中出现的流通渠道不畅通问题,提高学院培训成本投入的回报率;建立“学院集中培训、二级学院特色培训、兼职教师自主网络课程学习”的三级培训体系;建立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兼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兼职教师上岗资格制度、经费投入与保障制度、兼职教师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三)兼职教师培训机制。依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兼顾校企双方利益的培训内容,构建培训平台,针对兼职教师多元化、多途径地实施培训,全面提高兼职教师的素养。

(四)兼职教师培养考核评价机制。兼职教师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效益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建立“企业、学校”联合评价考核机制,由“教师、学生、家长和企业”四个维度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动态评价。精选关键绩效效标(KPI),对兼职教师实施多主体、全面化考核。二要注重绩效面谈。注重绩效面谈,依据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绩效面谈与兼职教师共同制订改进方案。绩效考评的结果既是兼职教师薪酬、培训的重要依据,又是招聘工作改进的重要参考。

(五)兼职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其一,改革人事制度,避免负向激励;其二,兼职教师工资福利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合法权利;其三,兼职教师非物质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陆靓霞.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引入和培养机制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朱登胜.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教育探索,2008(8).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

[4]张晓君.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2).

[5]张立君,赵雪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规范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课题立项:院级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兼职教师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ZY2013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兼职教师培养机制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