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2014-07-05 12:09谯燕
新课程·小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语文课程小学

谯燕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对语文课程中营养成分的感性认知,培养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促进其自身精神健康成长。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就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心理特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格教育是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之一。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融入语文核心价值的理解、判断、表达,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程授课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6至12岁的幼儿,正确把

握和了解其心理特征,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授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定义,幼儿成长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这个阶段我们只需简单了解即可。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階段幼儿主要通运动符号来认识事物,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开始进行逻辑思考,如,去过几次同学的家就能画出线路等。学龄前期儿童的认识过程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到了学前晚期(6、7岁),开始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智力活动。

2.形式运算阶段(12岁后):运用抽象的概念

儿童认知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经常自言自语等。

(2)权威阶段(6~7岁):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敬和服从的愿望。绝对遵从老师和规则,认为规则是不变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可逆性阶段(8~10岁):认为只要所有人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此时,思维中有了“疑问”信息。

(4)公正阶段(10~12岁):认为任何事都要公平公正。注意游戏的公平性。

3.儿童心理具有的特点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所以在教学中肢体语言丰富点,让他们模仿。

(2)好奇心理: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上课时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了,他也要去看看。

(3)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

老师应利用孩子好动的心理,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四处东张西望,就要想方设法改变教法,“投其所好”,刺激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喜欢成功的心理:儿童做事喜欢成功,所以给儿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难,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愿再做。

(5)想象力丰富:按自己的遐想设定自己的行为。如,他们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扮演妈妈,把洋娃娃当孩子,给洋娃娃洗脸、穿衣、喂饭。

(6)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分散。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8~10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因此,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紧张的上课之后,就应放松一会儿,做会儿游戏,然后再继续学习。

(7)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必须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如,做数学题数手指、非常喜欢模仿等都是。

(8)情感外露,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儿童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表现在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争着为老师办事。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时,给老师的回报将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的情感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与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他们的意志行动的决定与执行大都同时发生,不会反复思考,三思而行。如,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刚挨过批评又重犯,但并不是成心要犯错误,而是由于自制力差,不善于控制自己而造成的。所以要根据这些情况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9)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如,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等。

(10)机械记忆占优势:儿童的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不能浪费他们的这一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应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小学生的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程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为,使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学到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语文教育的效果,还能顺应其生理、心理的成长需求,达到语文教育娴熟运用汉字文化功能,培养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具体来说,语文课程应体现如下教学风格:

1.小学语文教师的“双重角色”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人生阶段,语文课程因其独特的知识及人品塑造的自然属性,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有什么样的语文教材,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语文课程具有时代性、引导性、启蒙性等多种特性,语文老师不仅是语言汉字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小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扮演好老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精心培养;把孩子当成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精心打造,竭尽所能。以父母的角色出现,才能在教学中融入真情,迸发热情,在教学活动中不急不躁,对孩子的需求体贴入微;以人民教师的身份出现,才能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以粉笔头上书写人生价值,以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乐于奉献,鞠躬尽瘁。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语文教案,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演绎好每一个教学步骤,使语文课堂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人生舞台。同时,语文老师还要注重自己的素质涵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2.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语文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学过程,期间运用了儿童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相交运用,需要教师品学兼优,博学多知。语文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知、熟会各种汉字的书写方法、语意关系,打牢汉字基础,增强理解力和应用能力,还要正确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在帮助儿童掌握汉字应用技巧的同时,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不同于灌输式的成人教育方法,要把灌输与满足孩子好奇心、好动性等结合起来,把主流思想与趣味性有机的融入一体,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巧妙的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教学的难度更大、更深奥、更复杂。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最好教。实质上,这是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种误判,鉴于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现代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一张白纸,好绘最新最美的图画。语文课程要勇于担当,勇敢地担当起这一“打地基”的历史重任,为祖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小学语文教育更具科学性

文前我们对小学生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好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整合我们的教学资源安排,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整体效果,注意环节有“表演法”。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要优势,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学会当“演员”,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叠加的形式进行授课。当“演员”的意思不是让你在课堂上“表演”,而是要学会用肢体语言“表演”,讲解课文时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要注意渗透的方式方法,因此,加强小学语文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该“根据语文学科和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使孩子在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参与文献: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1).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华蓥市双河第二小学)

編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语文课程小学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